李小宇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小学 716000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是这样说的,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学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怎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有许多书可看。”“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我忘了看。”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阅读的学生屈指可数的。针对于此我常常在思索,在阅读教学中该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绘本等;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有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二、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独坐敬亭山》,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李时珍》,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一朝一夕是不能够达到的。只有通过组织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指导学生阅读,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