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郭燕玫
[导读] 社会因为创新而不断的进步,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在各个领域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国家对于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郭燕玫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附属小学511300
        摘要:社会因为创新而不断的进步,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在各个领域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国家对于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纪元之后,国家对于创新性的人才要求日益增长,在未来信息技术将会成为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理念,让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紧密关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的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小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师要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地开展,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实践学习,教会小学生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一切以小学生为中心,来教会小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小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的质量。
一、依托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多种活动或是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让学生愿意自动地融入课堂活动中,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围绕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整个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打下基础。
        例如,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初始新朋友》一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引领学生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表达过程,并且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给予引导和体验学习以及游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以此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这些信息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实际浅谈感受,以此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让学生找到图片中的信息,根据图片信息的获得,教师再引领学生思考:“这些信息与我们生活中的信息、学习中的信息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会认识到信息和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再次,教师又可引领学生思考:“这些信息是怎样获取的呢?”这时,有学生立即想到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看、听获得。随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一条不能靠感官获得的信息,并提问:“那么这张图片,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信息的呢?”“看不到,也听不见,太远了……有什么样的工具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吗?”进而让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的激发下去思考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最后,教师又可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传递方式,以此步步引导,为学生打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回答中获得自信感,从而真正爱上小学信息技术课。
二、加强合作实践,提升动手能力
        以生为本是重要的教学思想,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他们的课堂表现,引导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和探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建科学的问题,同时引导其在不断合作实践中,继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以此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
式,创建团建活动,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索,通过相互的促进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比如学习完有关幻灯片制作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选择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成员进行分工,有的收集相关视频,有的编辑文案,有的选择音乐背景,有的将这些素材整合起来,制作成完整的作品。最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作品依次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欣赏、评价,选出大家心目中最优秀的作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其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努力创新、大胆参与、大胆呈现,这是一个成功。从教数年中,我认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自己作为“组织者”的重要性,注重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决策,方能真正促使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寻找学生创新的契机,适时鼓励,经常鼓励他们寻求创新和变革,不批评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做好精彩的导入教学,能使学生进入一定的兴奋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好比乐曲的“引子”、影视剧的“序幕”。导入教学,用的好,能起着渲染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现实教学中,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提问、讨论、设疑、讲故事等等,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能适合导入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想出许多好主意,并在将来创造出好作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实践。新的教学面向未来教学,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下教育的需要,以及发展创造性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鼓励他们思考,我不仅要介绍什么和为什么,也激励他们思考,教会他们发现真相的勇气。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并且积极回答问题。如果学生不敢去回答问题,那就很难有敢于创新精神的开创。其次,要看学生的思维会不会突破常规,多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思考问题。很多知识,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而不只是停留在“听”的兴趣上。在课堂上尝试探索如何创建新的方法。另外,在每节课结束前十分钟,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作品,这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肯定和鼓励。此时此刻,学生们会努力展示自己的作品,当他们看到作品时,他们的脸会呈现出很高兴的表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重点话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处在探索、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积极追求,锐意进取,保证教学能力在探究中进步,逐渐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发挥出真实的价值和效果,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保证小学信息技术的效果逐渐提高,不断陪伴学生走向学习的深入,走进学习的最高境界里去。
参考文献
        [1]王伟.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43):132.
        [2]徐敏.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科普童话,2019(33):122.
        [3]张晶.论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J].新课程(小),2019(07):116.
        [4]陈威宇.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中华辞赋,2018(11):177-178.
        [5]王浩.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名师在线,2018(31):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