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陈莉莉
[导读] 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化,使得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要不断地提升综合素养
        陈莉莉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三中学 238200
        摘要: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化,使得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要不断地提升综合素养。而如今的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数量和途径逐渐增多,因而已经成为中学生获取重要资料和信息的来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可能。本文将分析实行核心素养教学的概述和重要含义,并且针对现在有关这方面教学的问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研究
        引言:
        虽然现代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其中各方面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传统的社会观念造成强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他们的道德和法律素养的教育,使得初中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其他间的关系,并且遵守法律,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是研究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价值观和思想行为的重要时期,因而对其该方面的教学尤其要重视。
        一、加强初中生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改革下,对于教师团队的专业要求也在改变,因而要对其开展相应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自身对于该方面的理论认知,然后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关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在实施中根据其学习特点和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应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为社会化的生活服务。
        二、核心素养教学的含义
        具体的是指在相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促进和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一个适合自己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品质等,其内容有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较强的文化基础,并且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责任担当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然后实行全面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
        (一)创新知识,加强与生活联系
        对于初中生的素养教学而言,它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指导,并且把控着其教习的方式和发展方向。同时相关的法律意识和价值导向的教育是核心素养的延伸和扩展,更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依据[1]。比如我们在学习《新的机会和可能》这一课内容时,在面对自身无法改变的环境和际遇中,如何正确应对和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我们的生活不一样,可以具体的结合在当前社会中,有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来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状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针对这一普遍问题,如何在相关的法律体制下,使得这些群体能够受到相应的关爱,并且能够获得对应的学习机会,同时保障他们的自身权益,或者开展相关的捐赠活动,使得学生明白和珍惜现有的生活以及学习机会,从而更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理性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开展分层式教学,同时依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对应的实施方案,而在调动兴趣和积极性方面,选择与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例,帮助其更好的掌握[2]。在进行学习《新天地》这一课内容时,主要是认知到通过学习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对于自己有什么意义,要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学习,继而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改进和提升,使得自己变得更强。比如某位同学在上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致很好,处于前列,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后,由于所学习的科目和知识较多,使得其学习难度增加,因而觉得有困难,渐渐的失去了兴趣,人为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而另一位同学就不同,当他终于解决和完成了一道题的验算后,认为他的付出总算有了收获是值得的,因此对于学习知识收获较多,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不会也是当下学生心里的真实感受,还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讨论其具体的正确应对方法是什么。
        (三)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应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应的教学老师要结合相关的事例,主要契合线似乎生活,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学习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一课内容时,面对困难时我们的应对方法是怎样的,这样做是否正确,能否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比如在学生放学途中,遇到歹徒,险些遭绑架,这位学生的做法是,喊路边的陌生人叫爸爸,及时的躲过了一劫,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从中获得的启发和感受是什么,或者说假如你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通过学生的讨论,然后将其各个结果公布出来,使得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更多的是活学活用,不能死记硬背。
        四、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阶段的生活化教学,将有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素养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并且提高其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究[J].新课程,2019,000(001):67-67.
        [2]蒋雪娇.浅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卷宗,2020,010(003):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