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将铭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子弟学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传统应试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国家出台并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代表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创新教育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发现摸索能力,“知识重构”的综合能力,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整套教育活动。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
创新素质教育即指教师在教授知识技能的时候,推动学生自己学会创新,实现独立创新的教育,是建立在传统素质教育之上的。在创新素质教育下,创造性的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智力因素,从而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型人格,开发出学生的创新式思维,让学生掌握了创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全面推动创新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跳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局面
从教育内在规定性上讲,素质教育实质就是一种培育人的行为,将提升人的素养作为根本性目的,而“应试”则是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和程序,是验证教育行为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应试”是教育本身的逻辑程序,并不存在对与错。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逻辑方面并不存在着矛盾。从当前学校教育的功效上看,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是学校教育下不可或缺、辩证统一的两种功能,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给学校教育提出的最新客观要求。在素质教育下重点强调学校教育自身的个体推动功能,而应试教育下则注重学校教育所拥有的选拔功能。而当前我国在学校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两种功能之间的失衡,过分强化了选拔功能,制约了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所落实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当前学校功能
失衡的现象,确保学校的推动个人发展功效以及选拔功效之间实现一种适度的平衡,并非简单地使用一种功能去替代另外一种功能。
2.推动建立创新素质教育的刚性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在教学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素质教育的进展仍非常的艰难。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对推动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和刚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足够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欠缺稳定的效益预期与执行力。但是应试教育有传统且成形的教育模式去继承。对于教育工作来说,应试教育有一整套利益相关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如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同教师的业绩、奖金、津贴、职称、个人发展机会等存在着直接的关联,但是素质教育却和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等严重脱节,致使实践主体缺乏内在驱动力。
三、新课改理念下全面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1.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应加强创新素质教育的宣传,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了解创新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努力创造条件,推动教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提高。
教师应以学生的科学发展为教学目标,以素质提升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纲,全面幵发学生的潜能,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问题的发现者,尤其要注重为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2.启发式教学
在教育目标上,启发式教学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启发式教学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第一,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第二,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程度与水平;第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第四,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综合使用。
优化教学方法,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内部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创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格;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成为优秀
的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这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抓好备课,还要掌握创新教育的艺术,尤其要加强自学引导和启发式讲授。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除教学观念和方法需要转变之外,教师要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宗旨和目标,认识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方学者斯蒂芬惠也说:“好的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愚蠢的教师只奉送真理。”这都说明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做到善于独立思考,具有跳跃性、发散性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专注力集中且投入,对于不懂的问题敢于大胆提出,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沟通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将思想理性地付诸实践,并善于自我反思、矫正、再实践等。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加实验、实习、设计的课时比例,突出动手能力。在学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中,拿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进行综合实验、实习教学,将“实验、实习指导书”改为综合“实验、实习任务书”,加强针对性。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和实习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并独立完成。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激发出学生最大的潜能,在实践中学好各科课程,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有待于所有的教师去认识和不断地探索,才能真正使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作用,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在当前教学活动当中,要注重方式和方法,适当设计出同课本内容相关的教学课程,落实创新素质教育,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