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姚 瑶
[导读] 当今社会,除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姚  瑶
        靖江外国语学校  邮编:214500

        摘要:当今社会,除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得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思想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教育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在初中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因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更加的适合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需求,也更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道德和法治的社会,这一点在初中的课程教育中就有所体现。初中生已经经历了小学六年的教育,成为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但相对更高年级的学生,初中生还不够成熟。如今,体验式教学观点的提出,初中生更应当及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不仅仅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点的学习,让知识为自己所用,为自己服务。目前,初中学生大都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不熟悉。对其核心理念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对新时代的道德行为准则的认同感,并要求初中生付诸行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初中开设的一门社会性学科。其旨在教导学生遵守基本的法律,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然而,在如今的初中校园中,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大多数学校只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授课,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就难以得到重视。学生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轻视这门课程,进而产生思想问题,甚至培养出错误的三观。
        初中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对人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初中生的思维在此时变得更加活跃,对很多问题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国家规定在初中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为了让初中学生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能够培养初中生,使初中生更加健康地成长。而如今的教育体系却剥夺了学生受思想教育的机会,让初中生成为只为分数努力的机械化的学生。考卷上学生表现出的分数再高,其思想也是有缺陷的,是不符合当下社会要求的。全国各地的初中都应当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使得教师和学生都相应地引起重视。
三、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初中学生对闭卷考核的课程,初中生往往认为其不够重要,因而忽视其重要性。这就导致初中生在上课时会相对松散,甚至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这是一种非常病态的学习行为,其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当代社会,培养出只会考试的学生是一种无用的教学行为,其只能体现出老师不够用心,学校能力不够。我国急需推行的是健康的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是多方面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应当首先做出相应的举动。

学校和老师应当展开行动,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多种方式,实现对初中生有效的教育,在推进减负的当今教育环境中,需要减的是无用和多余的课程教育内容,对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比如在《中国人、中国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演讲式,或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电影,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成绩。应当加强教学力度。
(二)加强课堂以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体制一时难以改变,想要学生真正掌握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就必须让初中生在课堂上百分百地集中注意力。课堂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关键。[2]
        例如,在进行延续文化血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寻根文化节目,或者鼓励学生在清明节参与植树与祭祖活动,增强学生对道德建设,以及对文化血脉传承的重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列举在战乱纷飞的时代,澳门濠江中学女校长,坚持升起中国国旗,对文化信仰的事迹和坚定不移动的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列举汉武帝,为了祭祀轩辕皇帝,亲率10万大军,前往黄帝陵祭祀的事情,让学生在这种时代伟大人物的引领下,学会相应的血脉文化传播的精神,和文化理念,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三)进行学习方式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而如今的道德与法律课程,往往没有相应的课后作业和考核。这一点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也会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轻视。因此,可以开展定期课堂考核的模式,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所学内容的考核,并且约谈考核问题严重的学生。思想教育是必须开展的,同时也是需要尽早开展的。初中生正处在树立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年纪,如果不能培养初中生对法律和权威的认同性,对社会主流思想的认同感,那初中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会变得非常坎坷。因此,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关注《人民网》《央视新闻》《感动中国>>等记录时代变化公众媒体,以此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和认同感。
(四)以教材为依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根本依据,是对教学目标与学习方向的指导,以教材为依托,开展依托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是贴切教学实际与学生状况的有效教学办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与法治科目的主要核心思想内容,是支撑道德与法治的精神所在。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都作用于生活,生活是培育一切道德的沃土。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将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密切相连,从生活中找寻道德素材,达到教育和指导初中生价值观养成的目的,是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持久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重视生活,重视发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实践、提升价值观和思想品格,对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进步也是有效举措。实现真正对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文化修养的建设。
        结语:自新课改提出体验式教学来,初中阶段就一直在不断推进其落实。初中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精神建设的重要环节,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课程发展的必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有必要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力的进行推广,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从而让教与学变得简单、轻松。让分数成为助力学生成才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 吕巧霞. 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 中华少年, 2017.
        [2] 张洪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 祖国, 2017(17):257-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