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训练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罗正桥
[导读]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习作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学生习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罗正桥
        横县校椅镇中团村委小学    530308

        【内容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习作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学生习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打好习作基础,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主要分为字词、句、段、文四个阶段,从积累字词、连词成句、段落连贯、习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探寻出提高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循序渐进  起步作文  
        
        小学三年级习作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学生从低年级写话转变到中年级习作,从句子到文章的转变,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期,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三年级起步阶段是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才能在以后的习作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小学学生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相对较弱,本地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有些上学之后才开始接触普通话,学生词语积累相对较少,语言不够流畅,作文经常记流水账。为了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结合农村小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遵循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从基础的字词过渡到句子,再从段落再到整篇文章,循序渐进进行起步作文的训练,探究出提高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字词训练策略
        经过低年级的训练,虽然学生有了一定字词量的积累,但是词汇量还是比较贫乏,习作中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半天憋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学生词汇量越大,越能够准确表述事件或者事物的特征,才能够把作文写得栩栩如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词语的积累,指定词语积累的计划,分类别积累词语,如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动物动作、习性、动态、静态等;描写植物根、茎、叶、形状等;描写活动竞争场面、气氛、动作等词语。比如在“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指导中,让学生积累关于植物叶子形状的词语,在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字词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本子,每周都积累一些好词,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字词的积累尤其要重视成语的积累,成语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文采,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制定积累成语的计划,每个学生每周至少积累两个成语,不仅要懂得成语的意思,还要学会准确运用成语。坚持不懈积累字词,对学生习作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句子的训练策略
        句子是段落的单位,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需要从写话中进行提升,很多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像记流水账,不够生动形象,废话很多,重点不突出。尤其是农村三年级学生受到方言的影响,直接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不符合语法逻辑,容易意思表述不清或产生歧义。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们对学生的句子进行了以下的训练。
        (一)单句表清句子意思
        让学生改变对于句子的训练首先从单句开始,先训练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把一件事情或者某个事物的特征完整表达出来,如: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什么是怎么样的等。
        例如: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
              我和同学在操场打羽毛球。
              茉莉花是白色的,很香。
        (二)复杂句子突出重点      
        简单的句子只能表达清楚意思,作文的动人之处在于细节描写,在主干部分加上修饰语,可以突出细节,,突出要表达的重点。句子的训练必须从简单句子过渡到复杂的句子才能让句子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例如:我家养了一只(可爱又调皮的)小花猫。
              茉莉花(在晚上)绽放,开出(一朵朵洁白的)小花。
              她笑(得前俯后仰的,手扶着桌子,话都说不出来了)。
        (三)利用修辞使句子形象生动
        有些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无味,甚至又长又臭,缺乏趣味性,就是因为句子过于简单直白,缺乏形象性和画面感。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加文章的文采。三年级的学生语文能力有限,对于修辞的训练,从课内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进行仿写,在反复的练习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掌握常见修辞的运用技巧。
        例如:(比喻)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仿写:每一片   树的落叶,都像  
        (排比)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仿写:利用排比的句子描写春天的小动物正在做什么。
        (拟人、比喻)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仿写:   叶子像        


        (四)注重普通话训练
        本地属于一所农村小学,很多学生平时都是讲土话,大多数上学后才开始说普通话,在习作的过程中,还是土话的语法思维,有时候直接把土话翻译成普通话,有时候不符合语法逻辑,或者显得不够正式,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尽量要求学生在学校说普通话,注意纠正学生直接把土话翻译成普通话,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三、段落训练策略
        段的练习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些学生刚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不知从哪下手,写出的作文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这就是学生缺乏段落逻辑意识,直接把句子拼凑成一段话,不按顺序进行表述,句子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缺乏严谨性。为了改变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一)注重顺序
        怎么样使一段话连贯,写作的顺序是一个重点,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写作的逻辑顺序。写事的作文要注意先后顺序;写景要注意方位:由远及近、由近至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写动物先主要后次要,先整体后局部或者先局部后整体,由表及里;写人欲扬先抑、由表及里等。
        例如:1.习作指导“我的植物朋友”,指导学生注意写作的顺序,先观察整体,从植物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等观察整体,再写出局部,突出重点,按照从上到下,或者是生长的顺序进行描写。
        2.习作指导“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先让学生用首先……,接下来……,最后……等连接词语记录实验的步骤,再让学生根据这个顺序进行习作。
        对段落的训练,除了贯穿在习作指导中,平时也通过排列句序、语言连贯等题型训练学生的顺序感。在课文教学中也让学生写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注重逻辑,层次分明
        每个段落都是一个整体,段落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才能够让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要注重段落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结构、转折结构、递进结构、并列结构等,利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让段落之间层次分明,逻辑研究。
        比如在植物类的写作指导中采取了分总的结构,从整体从局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先写外在的总体形象,再写局部的根、茎、叶、化等,最后总结植物可爱的特点。做到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文章谋篇布局的训练策略
        从段到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谋篇布局,写话与习作最大的区别在于习作要有篇的意识,要学会把所有的段落巧妙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把段落组合排列。不同作文类型的写作思路是不一样,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文体分析习作的思路。
        (一)写人类
        写人首先要选典型材料,选择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事情。其次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选择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来写。可以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通过总分总的结构,通过选择最能表现老师最能让我崇拜的一件事情来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栩栩如生刻画人物形象。    
        (二)写事类
        记事文章,要写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即: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其中经过是核心部分,必须写清楚,写具体。记叙文的的描写要具体生动,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一般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进行描写,加上自己的感受。
        比如在指导“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让学生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来写,按照记事的六要素进行叙述,文章层次分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因为有固定的模式,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内容进行描写,很多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写作的思路。
        (三)写景类
        写景类的作文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可以先从远到近、从近到远、定点或定景进行观察,学会深入细致的观察事物的本质。从生活中发现景物的美,利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美,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比如指导学生写“秋天”,要求学生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把学生带到室外,充分利用农村户外的大自然资源,让学生对田间地头秋天的景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从颜色、形状、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来进行描写。利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四)状物类
        状物类中的“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二类是植物,三类是静物,也成为物品。状物类的作文不仅要写清他们的特征,还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思想,做到主题突出。
        1.植物类
        植物类的作文主要对植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要想写好这种类型的作文,首先要学会细致的观察,观察植物的整体特征和局部特点,用简练的语言从植物的高矮,茎枝的粗细,外表的颜色等方面勾勒这种植物的整体外观。其次要写出局部、突出重点。详细加入描写出它颜色、大小、香味、形状等方面的描写,同时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最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抒发情感。按照从上到下、整体到局部、生长顺序等进行描写。
        2.动物类
        动物类的作文大概包括以下内容:外形、习性、喜欢的食物,你和它之间发生了什么,你对它的情感。写动物要观察动物的颜色、长相、个头等,但是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注意观察的顺序,先整体到局部,或者先局部再整体,表达出最动物的情感。
        比如指导学生描写小狗,采用小狗的外形+习性+故事+情感的模式,写出了对小狗的喜爱之情。在写动物类型的作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动物的特点,收集描写动物的词语,再写出真实的情感。
        2.物品类
        静态物品的描写首先要对物品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物品最主要的特征,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作用等方面进行描写。其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总分总,空间顺序,先外后内,先内后外。最后写物品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看到物品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它的什么。
        例如写小闹钟,首先观察闹钟的形状、颜色、指针的特征等,其次写闹钟有什么作用,怎么定闹钟。最后写看见小闹钟,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它吗?喜欢它的什么。写了闹钟的特征+作用+情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使闹钟生动形象展现在眼前。对状物类文章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套作和记流水账。
        总之,在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并学会灵活运用。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广阔的农村生活中寻找习作的素材。学会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征,详略得当,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巧,鼓励学生多写爱写作文。
        
        参考文献:
        [1]杨宗祥.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之我见[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103.
        [2]陆光雪.一条主线 简单作文——起步习作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9(10):84-85.
        [3]戴可静.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法初探[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4]李晓兰.“四步走”:小学生起步作文新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