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良好自主阅读习惯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袁春金
[导读] 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人受益一生,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还没有定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袁春金
        横州镇宋村村委小学 530300
        
        内容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人受益一生,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还没有定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制定阅读计划,保证阅读时间,选择阅读内容,做到课前预习,做好读书笔记等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治阅读习惯。
        关键词:自主阅读  良好习惯  农村小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借助工具书,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各方面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很多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对人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自主阅读是自己主动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被动阅读是在外力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自主阅读比被动阅读的效果显著,所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
        (一)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
        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农活,文化水平大多比较低,缺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意识,即使有意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习惯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够信任学生,缺乏耐心,导致学生习惯等老师给答案,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学生阅读量偏少
        农村学生的父母很少主动给学生买课外书,很多家长甚至觉得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农村学校图书资源有限,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良好客观条件,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整体偏少。
        (三)教师缺乏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有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习惯让学生机械式抄生字词、背答案,这种教学方式短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因此成为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计划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成果,小学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需要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给自己一个预期完成的目标,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自己约束自己行为,从而达到培养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目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每天早上早起10分钟进行晨读,内容可以是课文、唐诗三百首、宋词、报纸等;每周看一篇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可以是童话故事、冒险类的小说、成语故事、励志故事等,并且做好阅读笔记,积累字词句,写好读后感言;每个月和同学读同一篇文学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悟;每个假期都读一本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阅读计划的制定必须保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确保计划可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监督,保证计划实施的进度。
        (二)保证阅读时间
        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偏少,原因主要是学生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比较少,教师比较偏向于字词句的积累,忽略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充足的时间是阅读量增加的保障,教师可以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阅读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比如改变机械性让学生抄写生字词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字词句的障碍,既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能够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每周都需要进行一到两节的阅读课指导,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
        (三)选择阅读内容
        小学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漫画、冒险类、奇幻类或者故事情节比较强的小说,如果放任自由阅读,很多学生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导致阅读内容比较单一,阅读面相对较窄。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同样读一本坏书可以会毁掉一个孩子,尤其现代网络的发达,各种暴力、色情、纸醉金迷的不良文章充斥网络,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维的影响,如果不对阅读内容加以选择,放任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择阅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推荐名著、励志、蕴含生活哲理的读物,发现不好的阅读内容要及时制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做到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阅读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学生不良阅读习惯。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即使有也只是读准字音,进行简单的阅读,缺乏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规范学生预习的内容,不仅进行字词句积累,简单疏通文意,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对课文提出质疑。比如在《守株待兔》预习中,除了让学生标字音、写生字词、疏通文意,还要求学生思考:谁在等兔子?等到了吗?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就完成了字词句的积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探究,联系生活得出自己的感悟,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良好的额自主阅读习惯。
        (五)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学生阅读之后思考探究得到的感悟,是学生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读书都是囫囵吞枣,重点阅读故事情节,忽略字词句积累、运用和文章主旨的思考等,降低了自主阅读的质量。为了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规范学生读书笔记的内容:好词好句的积累;利用好词造句;对好句进行仿写;写出文章的主旨,联系生活得出自己的感悟等。通过发放自主阅读读书笔记的规范表达,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表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六)改变观念,增强自主阅读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和教师缺乏培养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意识。教师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学生习惯等教师给出答案机械进行抄写。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分数,而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学生的一生都需要进行知识的获取,教师不应该直接把鱼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怎么捕鱼,通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师生都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比如古诗《清明》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读懂这首诗,而是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的方式,学会通过意象掌握分析诗人情感的方法。
        总之,学生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制定阅读计划,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通过课前预习和读书笔记训练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把这些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如何培养语文阅读习惯[J].汉字文化,2019(14):91-92.
        [2]魏鹏飞.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3):130.
        [2]黄绪长.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18(31):6-7.
        [4]阳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91+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