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特色学校发展的校际互助模式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王文飞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发展特色学校,只有建设特色学校才能够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王文飞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第二中学   55240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发展特色学校,只有建设特色学校才能够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增进教师工作热情,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进而推动教学事业前行。初中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创新教育特色是其多样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营造“开放、自主、创造”的学校文化,构建“多样化、立体型”的课程体系,进而为初中创新教育特色办学夯实基础。
        关键词:特色学校;实践分析
前言:
        初中日常工作的开展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任务展开的,其主要的任务是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色学校的建设对增进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培养创新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应紧跟新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将优质教育资源注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发展特色学校的同时,利用校际互助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吸取客观经验教训,丰富主观教学条件
        教育工作者应对优势文化进行挖掘及探究,学校优势传统文也让每个学校都有自身不同的特色。另外,取长补短,打造办学特色,挖掘学校优势项目作为学校发展特色的着力点,把其打造成学校办学特色。如何开展特色建设,应有以下几点:首先,准确定位,找准切入点。结合学校优势传统文化项目,从各方面分析学校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学校现状。通过调研、问卷,结合学校周边的社区文化、学校的师资情况、学生情况,依托社区文化优势,确定学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如:某校长期致力于足球运动的开展,足球方面的成绩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把足球作为办学特色;其次,加大投入,有的放矢,重点打造,优化完善硬件设施;最后,要从课程、师资等方面重点倾斜,设立特色项目课程,开展特色师资的培养,科学规划活动,把办学特色融入到日常的活动中,以活动推进特色建设。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自身职责,做到“以生为主”,要从校情、学情等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对教学理念要有所明确。学校应对每一次学生活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事后反馈评估,不断挑选改善活动的选择和组织安排;再者,学校应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所重视,如举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知识竞赛;开展“安静就餐文明就餐”活动;教师中开展文明教学活动,聘请礼仪专家为全体教师讲解示范;学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尤其是加强会议和仪式的严肃性和纪律性,比如升旗仪式,全体师生整齐列队,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其中,担任仪仗队和国旗手,整个仪式十分庄严。
二、推动校际互助,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学校管理人员应当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定的目标设定,从而诱发教师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不断鼓励教师进行工作创新,保持积极性。例如,学校应引导教师以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制定为基准,制定适合自身的工作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意义、目标的相关实现途径以及是目标实现后应获得的相关利益等诸多问题。将目标分层次化、有效的与教师教学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在工作中报以满腔的激情,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


        坚持创新,开发社区活动教育校本课程,“加、减”理念在初级中学教育应用中,必须要不断创新开发更多社区活动教育校本课程。社区活动教育校本课程可以为初中在校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与发展工作提供课程载体。按照社区活动课程内容,可以开发社区服务课程、社区建设课程、社区管理课程等。当然,不同初中应当根据自己学校和所在社区的特点,创新开发最适合的社区活动校本课程。社区活动校本课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是能够充分彰显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特点,符合社区发展的实际;二是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建设与管理的热情;三是社区活动校本课程能够有效融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不能给常规课程的开展带来冲突;四是社区活动校本课程必须要根据社区发展变化的实际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与完善,即建立动态化的社区活动校本课程。教育创新一小步,将是社会发展一大步。面对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趋势,每一次有益的探索都会留下深远的影响。教育向前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我们要做好“加 减”工作,办好一所学校。
三、建立健全校园机制,保障特色学校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管理制度和教育方针都千篇一律,但初中学校多样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旨在通过改革突出每个初中学校的特色。初中学校之所以会有同质化,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于初中学校的外部管理模式一直以来过分依赖政府,在外部的强制作用下,学校才去进行改革创新,这样内部就没有了自主性,缺乏前进的动力,严重限制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一个是由于不理性以及过于单一化的社会评价导致的,学校的好坏不能仅凭升学率来断定,这样就会造成“教育评价一刀切、标准化、齐步走”,造成“千校一面、万人同语”。如果对于初中毕业生的评价标准只依靠一个偏门的标准,那么学校之间必然会存在恶性的同质竞争,学校的特色化建设也就难以开展。所以要进行教育创新,同时也要调整改变学校内外体制以及机制。要保持学校的持续发展,在体制和机制上有三个重点分别为:学校的人才选拔体系、当代社会的需求及学校需要具备自主办学权。
        针对于人才选拔制度,有学者曾经提出一种“多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对于学生的评价包括了中考成绩、学业成绩、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自行测评等。这种体系的提出,让曾经教育体系中的单一评价走向了综合评价,也使得中考在改革方向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针对于社会需求,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带动着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这种现象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多元质优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保障,但是,最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自主学习权去创办这些特色。
结语:
        总而言之,要打造特色学校必须要从多方面、多元化入手,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依据我校区发展情况,因地制宜、挖掘的特色资源,对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发展进行优化,实现学校建设的全方面推进,进而使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荣燕.基于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的“说数学”案例研究——以普通高中艺术特色学校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1(04):16-19.
        [2]孟晓东.立心,立行,立人——苏州市立达中学校特色发展之路[J].教育视界,2021(10):49.
        [3]马林.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审视[J].安徽教育科研,2021(09):95-96+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