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榴英
广东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5264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极不稳定。在面对来自学业上的沉重压力及某些外界影响之时,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必须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本文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探讨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
引言:如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这是实现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成绩,还要尤为重视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情绪情感极不稳定,他们极有可能会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影响而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状况,那么必然无法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并且及时根据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此确保学生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一、基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众多小学班主任已经逐步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将其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然而,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某些不足。首先,大多数小学班主任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心理辅导。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自然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其次,不少小学班主任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依旧坚持“以师为尊”的思想观念,这样自然不利于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最后,大多数班主任尚未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去积极协同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大打折扣。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薄弱,考试成绩、同学关系等外界因素都容易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某些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积极寻找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二、基于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学生能否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班级的学习氛围过于沉闷、消极,师生之间没有和谐的关系,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令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尤为重视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并且用心去关爱他们。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拉近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要给班级确立健康的作风,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健康的成长氛围。
首先,小学班主任要时刻保持教室的窗明几净、桌椅整齐,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其次,小学班主任还要善用各种励志的名人名言,以此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挂出“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志当存高远”等励志句子。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励志名言,并且将其贴在书桌上。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直面挫折、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最后,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到一视同仁对待全体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尽量放低自身的姿态,用真诚的语气去关爱学生,主动询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通过以上方式,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关系,以此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二)进行专业辅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如今,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并且积极将其融入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但是,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帮助他们彻底根除心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去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比如,小学班主任可以抽出时间阅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了解你的学生”、“小学生心理辅导”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以此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或者,小学班主任也可以上网寻找与心理教育有关的视频,这也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心理辅导能力的手段;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可以积极向学校心理教师请教。比如,某位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对此,小学班主任向心理教师阐述该学生的问题,以此寻求专业的解决对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可以帮助这位学生彻底根除厌学的心理问题。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心理辅导水平或者积极寻求学校心理教师的帮助,以此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彻底纠正某些不良心理。
(三)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家庭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家长都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学生自然难以形成健康的心理。除此之外,家长的日常行为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家长过于宠溺孩子、父母时常在家吵架等等。因此,小学班主任还要尤为重视家庭教育,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此让家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掌握正确的心理辅导方法,这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
比如,小学班主任可以每隔一个月组织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交流会。在交流会期间,班主任可以设计“如何看待孩子的厌学、违反纪律行为”等话题,并且让家长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在此之间,班主任还要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逐步改变家长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并且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接受到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总之,小学班主任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要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以此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这样才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总之,小学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朱蕾.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79-84.
[2]姚福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9):12-13.
[3]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7(23):167-168.
[4]张卫正,吴煜.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14):226-227.
[5]廖利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探究[J].科学咨询,2020(31):60-61.
[6]吴明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小学时代,2020(23):8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