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高国民
[导读] 近年来,教育领域由于新课改的推行导致了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高国民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213300   
        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由于新课改的推行导致了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初中阶段占据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性时期,因此,在此阶段内开展的语文课堂为有保障教学成效达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水准,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积淀更多的知识基础。初中语文教师立足新课程背景开展高效教学课堂的建立,要求其必须通过有效性、针对性策略的科学恰当思考和合理灵活运用,实现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探究主导性的激发与调动,从而显著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程背景
        新课改在教育领域各个阶段内的广泛普及与深入开展,是满足新时代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所需人才培育标准的必要性教学改革举措,其在教育领域内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能够促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加高效化、现代化。因此新课改,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建立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典型举措。语文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占据了重要教育地位,但教师在其课程开展过程中却普遍教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完成学习,而且语文考试重点并无规律可循,导致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陷入用功吃力,但却无法取得良好成绩,且难以提升自身学科素养,进而出现消极甚至厌恶语文学习心理的学习困境。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通过自身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于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打造,保障初中语文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成效。
        1. 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指明学生发展方向
        在教师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学目标能够对其教育课程的开展确立明确方向,且可以对于教学成效的实现标准以及教学工作的实践方向做到明确阐述,同样也是学生具体性知识学习过程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科学恰当的课程教学目标的清晰良好确立,有助于帮助学生准确抓取本科重点内容,为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发挥强力助推效用。同时,依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学习偏好、发展情况为其清晰提出明确教学目标,同样也是合格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够随便设立,教师务必要在针对教材课本开展认真研读,并对于课本内容产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然后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考量,以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并与学生能够完成知识的有效学习为最终目标,完成对于教学目标合理、科学的制定。
        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观沧海》的课程准备阶段,就可以首先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对于本诗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展开充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然后再结合所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其制定以下具体性学习目标:(1) 通过资料查阅,了解真实的曹操,并对于本课作者在写作时的人生际遇,心境想法做出了解和理解;(2) 学习本诗中所出现的如“澹澹、竦峙”的陌生词汇在古文语境下的释义;(3) 学习本诗中所应用到的艺术表现手法,感悟诗词独特意境,探究作者写作意图;(4) 熟读并背诵《观沧海》,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并能够清晰了解整首诗歌的现代汉语含义。


        2. 恰当开展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于乏味枯燥的课堂导入环节极易会导致学生在参与语文课程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本科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丧失兴趣,甚至对于教师课程知识的讲授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导致语文教学课堂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得以充分反应,并有效推动教师的教学举措开展成效实现提升。比如当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够推动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所运用的方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如问题提问形式的导入、游戏形式的导入等都能够推动课堂导入环节教学成效实现有效提升。教师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导入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形式呆板,且内容枯燥的困境中,而需要灵活依据实际情况做出变通开展导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不适宜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修改以保障教学导入环节能够实现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例如,教师同样是在七年级上册1《春》课文教学导入过程中,就能够首先通过通读文章了解作者所对于春天相关多个景物如:风、花、草等的内容描写,进而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美景展开想象,从而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有效运用,为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从而使学生结合课文,能够针对春天的美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而实现课前导入环节对于学生注意力的迅速抓取,有效增强语文教学课堂时间利用效率。
        3. 制造高潮课堂环节,避免教学平淡无奇
        尽管课堂导入环节的开展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是结合初中学生注意力有限且难以长效集中的性格特征,教师应当意识到初中学生很难在整堂课程中都始终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展阶段通过部分高潮环节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节奏的恰当把握,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精气神能够得到不断的激发从而持续融入至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在课堂内涉及的高潮环节可以遵循分段原则,在不同的教学时段中通过热烈教学氛围的烘托开展课程高潮环节,能够在保障学生避免陷入审美疲劳的困境的前提下,持续推动自身学习,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
        例如,语文教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涣散且面带倦色的情况时,就可以通过班级合唱活动的组织,并邀请一位同学进行领唱,推动课堂进入高潮。《黄河颂》音乐节奏铿锵有力,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有效振奋,还可以有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投入和认真,并对于语文课程学习抱有高涨的热情,最终促使高效课堂得到有效构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通过在长期性的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获取反馈、验证理论、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实现对于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体系的持续完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勇于突破自身教学思维理念和工作模式局限,积极接纳新型教育观念,主动应用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洋洋.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2]温伟权.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20(89):51-52.
        [3]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54):69.
        [4]陈海燕.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J].新课程(中),2019(06):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