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蒲引琴
[导读]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识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步,均需通过参与阅读教学加以实现
        蒲引琴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堡小学     721301
        
        摘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识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步,均需通过参与阅读教学加以实现。所以,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积极转变自身的阅读教学理念,优化阅读教学的各项环节,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升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这样不但利于显著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也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为出发点,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学生可以从阅读书籍中来获得知识。每一名小学生都应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阅读。但是,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把阅读变成了学生的硬性作业,这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要人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尽语文教师自身最大的能力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语文教师可以选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不高,认为读书的过程非常枯燥乏味,阅读的作用也无处发挥与展现,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越发注重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索意识以及创造能力,而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为培养小学生探究意识及创造力的一个有效性途径。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可再沿袭运用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而需注重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工作,不断增强小学生在阅读期间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应避免用文章内容的讲述来代替小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种观念强调让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推动小学生发展、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因而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除此之外,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还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也能提高小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充盈小学生的情感及精神世界。由上述内容可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极具意义。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之艺术并非在于讲述大量的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获知欲望。众所周知,兴趣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善于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获取相关的知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活动特点等,为小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有趣、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活跃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氛围,并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加以互动,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燃起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欲望,促使小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进行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若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则有助于小学生迅速提取文章之中的信息,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指导,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以具体的方法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小学生布置阅览角,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料,为其积极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小学生均能进行认真阅读。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能引导小学生之间进行彼此交流、彼此帮助以及彼此学习,以便拓展小学生语文阅读深度,始终维持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并且,在小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还应针对小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合理引导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运用手、脑及口,以使小学生形成调动自身感官进行语文阅读这一习惯。
        (三)凸显学生主体,促进自主阅读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切实凸显出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促进小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指引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此期间逐渐强化小学生的自学意识以及能力。对此,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期间探寻到一个适宜的着手点,让小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探明文章的主旨以及写作方法等,如此则可在阅读过程中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以及指导作用,促使小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迅速掌握良好的语文阅读技巧及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四)实施朗读教学,提升阅读水平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通常处在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中,且未能主动思考及探析文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而新课改则强调小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良好对话,以拉近小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能够真正摆脱被动性学习状态,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去深入学习相应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对此,教师应重视实施朗读教学,让小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读出文本所具备的感情、韵味,并切实感知到语言所具备的魅力。所以,教师应将朗读教学的方式替代以往直接讲述文章的方式,如此才更利于达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现阶段各中小学已经设立了阅读教学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但是不能够局限于学生课内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探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发展与理解力。
        当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可以从侧面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可以有效弥补在阅读教学课程中的缺点。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知识,还可以拓宽自身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时常鼓励与支持学生,间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顺利进行、长期坚持。
        
        总而言之,若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以及阅读教学内容等,积极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便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期间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丰富小学生的个人情感,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真正实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袁瑛.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 何建洪.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3] 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
        [4] 潘漫.用逆推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浅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
        [5] 杨芳.再谈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才智,20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