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新沙路小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P97-98面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明的生日,请你们来猜猜小明的年龄。他的年龄是由1和3组成的一个两位数,你们知道是多少岁吗?
1、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既能组成13,又能组成31,为什么你们认定小明的年龄是13,而不是31呢?
同学们,你们不仅爱动脑筋,而且还会全面思考问题,真了不起。今天就请你们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简单的排列
二、自主探究
1.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个小朋友到小明家里做客,到了小明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有一个信封,让我们看看信封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
师:三个小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你们能给他们帮忙吗?
师:从提示中你知道了什么? “摆出所有的两位数”是什么意思?师:接下来,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先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一摆,再请组长把这些数填在表格里,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最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
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
(1)交换位置法。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
小结:这组的方法是按照顺序,每2个数字一组,交换位置后得到不同的两位数,叫做交换位置法。
(2)固定十位法。这样摆12、13、23、21、31、32,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样摆出这些数的?
小结:这组的方法是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叫做固定十位法。
(3)这样摆21、31、12、32、13、23,它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固定个位法)
小结:这几种方法好吗?好在哪里?
(4)12、31、21、13、1、32、23
提问:你们更喜欢哪种摆法?为什么?
师:同学们都动了脑筋,说得很好,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做到有序。
板书:有序
2.做一做
师:密码门打开了,小明正在家里等着小伙伴一起玩涂色游戏呢!请大家按照有序的方法给北城、南城涂上颜色。
师:你们能有序的涂色吗?(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
3.通过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刚才为了表示祝贺我和他们握手了,小伙伴们也很开心地握手,小明想“你们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学生猜好后,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演示三人互相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
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有序的排出要握三次。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请同座位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不同的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三、巩固练习
1、拍照
师:同学们太棒啦,小明也很开心,拿出相机说: “我给你们三个人照相,只要顺序不重复,想照几张就照几张。大家帮他们排一排,看一看最多可以照几张?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应用拓展
师:小明家的密码已经被你们破解了,他又升级了密码。
小明家新的密码是由1、2、3、4组成的两位 数中,从小到大第十个,猜一猜:这个新的密码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排列
有序
交换位置法 固定十位法 固定个位法
十个 十个 十个
位位 位位 位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2 3 3 1 1 3
3 2 3 2 2 3
课后反思:
《简单的排列》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简单的排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基于这些实际情况,遵循我校提出的“三四二”素养课堂模式,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小组合作互学,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充分挖掘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通过体验探究悟学解决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做到顺应童心、激发童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整节课围绕给小明过生日的情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情境环节从猜小明的年龄出发,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在兴趣嫣然的氛围中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探究环节以帮小朋友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环节中设计的“拍照”,再次将数学延伸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好。
二、注重学生的合作互学
本节课共安排了三次不同层次的小组合作互学,而且每次分组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1、在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中“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摆出哪些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讨论,组长将摆出的数记录下来。通过摆卡片,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辨别比较、方法总结等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完成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况的转化。动态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支持,激发思维的碰撞。
2、接下来“用三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色,有多少不同的涂法?”再次安排小组合作,明确提出让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小组先讨论怎样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涂法,学生将之前学到的交换位置法、固定十位法等方法应用到涂色中,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涂色这道题完成得非常好。
3、最后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为三个小朋友拍照,一共可以拍几张?这次的小组合作老师没有给出任何的提示,再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环节,如全班交流时,学生将不同的摆法展示后,我用课件将各种方法小结就进入下面的环节,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没有在黑板上留下痕迹。下次再上这节课时,我准备让学生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摆在黑板上,对后面的教学环节起到提示作用,教学效果应该更好。
作者简介:姜云(1974-01),女,汉族,籍贯:湖北省荆州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小教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