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青
随州市曾都区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阅读着重于语言的输入与内化,写作着重于思想的输出与外化。阅读与写作彼此联系,相互影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既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又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应正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基于阅读集素材,有效关注读写转化与作文评价。这样做有利于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一、正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的文章多为经典篇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解读文本,在阅读中内化语言并培养语感,激活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为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实现奠定基础。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的语言品析、结构划分等探究活动,是可以为写作中的谋篇布局、手法选择等提供参考的。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中的立意构思、行文构思等也可以成为阅读文本的有效切入点。割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本身就是不尊重语文学习规律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阅读集素材
大数据背景下的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要做到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首先应当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深入了解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内涵,提升对阅读与写作的关注度,并引导学生尽量基于阅读搜集素材,以为将来的写作做好准备,做到学与用相统一。其次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阅读,在感受、体验、品味、领悟、判断等过程中提高思维与审美能力。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阅读而不思考,或无所依傍地思考而不加评论,或在评论时只泛泛而谈而不循章法,就不能够深化阅读认知,进而不能有效积累可用的素材。
三、读写转化重素养
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没有大量阅读的写作如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如无用之材。教师应打破阅读与写作的壁垒,以素养培养为导向,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转化,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即兴创作、随堂练笔、语段仿写等活动,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经典阅读、素材采编等活动。在指导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突出理论的引领与方法的优化,或设计单元专题训练,或整合单元内的自读课文教学与写作指导,或整合教读课文的探究理解与写作指导,以引导学生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课堂随笔,将阅读中的所思所悟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主性,使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突破。
四、注重作文评价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基础,他们在阅读鉴赏、随堂练笔、习作评改等方面的自主性更强,为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从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所占的比重提高,这体现出了深度融合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教师若能够在学生写作后进行及时评价,将有助于落实以写促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以主题为“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的写作指导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选出你喜欢的记叙文,看看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明确:事件要写清楚是基本,人物要刻画得个性鲜明,如果涉及情感,则要真挚动人。明确了这些标准之后,学生进行当堂小练笔,尝试去写好某一件事或“写活”某一个人物。有学生这样写(学生原文,未作删改):
“深夜的住院部,冷清寂静。走廊尽头的护士站,当值的小护士已在打盹。我的父亲又起来了,这是第三次!我心中的火一下子上来了:瞎折腾什么,不知道自己病得多重?!刚要发作,耳畔忽然响起了大夫的叮嘱:‘肺癌晚期,吃点好的,顺着他吧!’我的心仿佛被撕开了一样。我尾随他,出了病房。
小护士刚醒。我远远地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从宽大的病号服里摸出化验单,脸上现出近乎讨好的表情,上前小心问:‘姑娘您看,我什么时候能出院?’
小护士没有接化验单,她看着面前这个顽固而执拗的‘熟人’,客气地笑着,摇了摇头,脸上现出爱莫能助的表情。
多次碰壁,父亲已意会了这种‘婉拒’,他吃力地转身,喃喃地说:‘我的小女儿,她的学费还……’”
师生共同鉴赏评价这一课堂练笔:这一片段描写得十分细致用心,遗憾的是,选材、立意等方面并无新意,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要变换素材或立意,难免要“动大手术”,且很有可能收效甚微。在沿用原文立意、素材的前提下,将习作的叙述角度稍稍变换,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是否能够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能否使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动人、意味更加深长?
在学生自主评改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相关的经典篇目,以从中获得有益启发。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及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也越来越重要。对此,教师要基于大语文观观察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有效落实以读促写、以写驭读,致力于实现读写融合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从根本上发展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帆.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郑桂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9(1):8-13.
[3]丁华芳,王玉强.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J].语文教学通讯,2019(4):49-52.
[4]刘晓燕.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J].文教资料,2019(1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