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妙答——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蓝覃凤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蓝覃凤
        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那谷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54619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本文主要根据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可以给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连贯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展开课堂教学,给课堂带来了全新的转变,也得到了更多小学生的喜欢与支持。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掌握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导致小学数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也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展开数学的学习,整合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例如,教师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周长有一个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在数学微课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线段的测量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周长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周长的公式进行计算。此外,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好数学教学准备,充分利用当下信息时代,跟随时代的进步,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教学更好地发展。
        二、善用追问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入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小学生进行深入教学,教师可以善用小学数学追问法,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从答案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从网上搜集很多关于轴对称的图形进行教学,将轴对称图形更好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轴对称的含义。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将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从里面找出对称轴,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容易。教师还要注重评价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意义,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细致地观察,让学生说出正方形和圆形对称轴有何差异?学生经过观察后表示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而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将圆形和正方形组合成不同的图形,绘制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了圆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组合方式,依照老师的要求绘制出对称轴,学生发现当圆形与正方形组合后不再具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知识进行了充分的掌握,使思维反应度有了更好的训练。因此,问答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查知识点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在追问过程中理解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数学知识的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问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关联。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要不断探讨教学方法,让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中。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将更多创新性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综合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融合情境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就要不断融合情境教学。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这样学生才能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教学的合理性,要从问题的实际出发,要以结论式教学为主,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针对提问问题和方式时,需要以开放的方式逐渐展开。教师在设置开放性问题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从而降低思考的难度。之后教师在开放性问题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学问题,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路,增强课程互动的活跃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型图形面积计算教学时,可以利用操场作为计算案例,让学生绘制出学校操场的平面图,之后让学生指出操场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学生经过亲手绘制后表示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构成,那么计算面积时是要哪些数据呢?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按照等比例缩小操场的宽,并将其等化为半圆的直径。之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测出长方形的长。有了这些数据后,学生使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路,进行长方形和圆形面积的计算,给出计算结果,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指引下,学生掌握了组合图形计算的一般途径,并通过自主设计探究过程,掌握计算方法之后,为了提高课程提问的开放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形式不同的组合图形,这种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自我挑战愿望指引下,不断深入数学概念,发散数学思维。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可以通过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结合课程任务激发学生小组探究的兴趣,结合学生合作过程,针对数学问题的不同思路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讨论环境中,这对于学生的深度进行方向引导,同时基于激励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挑战自我的愿望,在小组合作的开放性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优化学习方法,通过自主设计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答模式,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思维培育,需要教师把握各种教学重难点,将课程问题以追问的方式展开,提高学生思考的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下,丰富学生对数学概念认知途径,还可以充分融合数学游戏提高互动问答的思维引导性,鼓励学生在问题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在开放深度连贯化的问题设置环节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淑媚.巧借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07):168-169.
        [2]黄磊.浅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5):177+179.
        [3]陈亚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34):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