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立祥
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 江苏灌云 2222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从小学生开始,教师就要注意逐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任务,进而促进学习效率。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做一个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情境;问题设计;实践操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贪玩、好奇心理较重的时期,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同时受年龄限制,小学生自身还不知道如何加强自身管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才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作业[1]。并且,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更愿意接受被动学习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构建课堂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更加困难,加上小学生自身的思维正在发展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无法理解数学内的抽象思维,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不高效。针对于这些不良教学现象,数学教师需通过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打破以往单一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消除对数学知识畏难心理的同时,对该门学科产生探究兴趣,并深度探索课本中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各种学习表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学习价值,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接着,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操场上寻找长方体实物,先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所测量的实物的表面积[2]。这种情境创设的代入感更强,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数学意识拓展具有较强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
二、科学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
在小学生的意识中,自主学习就是自我独立学习,从自我探究到自我解答,都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进行的。小学数学作为结构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参,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然后采取由浅到深的提问方式,让课堂在师生相互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并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自主学习,并积极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相关知识点时,教师根据学生具备的知识认知,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提问方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3]?”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可以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让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促使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三、展开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习惯以及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既能享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在动手实践中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4]。
比如,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进行教学时,该课的教学重点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熟练地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解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搭积木”的方式,将梯形转化为过去曾经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来学习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进行考虑:“你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不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搭建方法来自行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特点。
同时教师要注意,搭建方法的多样性却并非操作活动的最终目的,而是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搭建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和以前梯形的哪个部分相对应,最终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是什么?进而使学生建构起梯形面积推导的思维过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建立图形、立体的内在联系,并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不但取决于教师开展教学课堂的方法,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强、概括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规律认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秉持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原则,从多角度、多途径渗透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将数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禹翠霞. 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思考[J]. 魅力中国,2021(3):234-235.
[2] 洪阳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文存阅刊,2021(5):113.
[3] 李安芹.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构建[J]. 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130.
[4] 李森. 初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 南北桥,2021(2):114.
作者信息:纪立祥,男(出生年月:1981.1.1),汉族,江苏灌云人,本科,副高,研究方向:探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