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勋
厦门市同安区汀溪中心小学 3611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的成长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扎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就拿小学数学来说,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以及加强的抽象思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学具,为学生进行教学,学具也成为教学用具,对数学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学具。在学具设计方面,要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不适用学具进行教学,渐渐地学具的价值被教师所忽视,学具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本篇文章主要以数学学具为中心展开论述,分析学具在数学教学的价值,论述怎样有效地将学具融入数学课堂当中,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应用;有效性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思维逻辑能力,数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偏于生活,由于条件有限,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学生也无法在课堂上,感受实际的生活情境,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提升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学具,为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学具,通过学具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学具,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制作学具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制作,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学具,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性,学生也能在教师引导下,具备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
一、学具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
(一)将数学知识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内涵很多生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是常识性知识,数学会将这些常识性知识转化为抽象、逻辑性知识,这类知识过于理论化,以小学生目前的水平,无法接受这些数学知识,教师如果直接将这类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学具,将数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有关角的学具,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教师制作的学具中观察角的特征,观察角的样子,查看角有几个顶点,为学生展现几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一下,图形中有几个角,角又有几条边。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角的大小这一节时,可以制作一个能调节角度的学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改变角的大小,让学生思考角的变化与什么有关,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便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二)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教师授课时会发现,数学书本上的内容,在生活中都出现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例子纳入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增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在授课时,教师会发现,数学书本上有些内容是学生无法理解的,比如:学生在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换算时,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无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一米究竟有多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学具,为学生进行演示,教师可以制作不同长度的学具,分别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参考教师所制作的学具,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制作的学具,对这几个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三)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学具,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授课时,经常会用到学具,因为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基础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试着自己制作学具,学生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运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二、具体应用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数学学具
教师在制作学具和选择学具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在制作学具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制作,不要将学具设计的过于复杂,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没有过多的认知,如果设计的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授课时,与学生一起制作学具,这样学生也能参与到学具制作当中,教师根据学生学具的制作情况,能够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与学具相互融合,学生在观察学具时,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教室内的事物作为学具,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介绍三角形时,可以找到教室内三角形的事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结合三角形的特征,自己制作出一个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学生也能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二)突出学具的价值
在小学课堂上,有很多章节要用到大量的学具,但也有一些章节,不需要用到学具,在进行这类章节讲解时,由于没有学具进行辅助,教师无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考虑是否要使用学具,对于那些不需要学具的课程,教师要适当的舍弃。学具是教师授课的辅助工具,在使用学具时,教师要突显学具的地位,发挥学具在课堂上的价值,如果教师过于依赖学具,不仅会扰乱自身的备课思路,还会影响授课的质量。
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提升学生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将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学校中,近距离感受生活,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蔡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具学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运用[N].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2019(12):36-39.
[2]杨靖.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
[3]张庆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