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陈泽琴
[导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比较复杂,具体包含四个板块的内容,分别为学生的物理思维、科学意识、科学分析和科学态度
        陈泽琴
        (南充市第十一中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比较复杂,具体包含四个板块的内容,分别为学生的物理思维、科学意识、科学分析和科学态度。物理教师需要以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为依据,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给予学生更多具体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技巧。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途径

1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每个课程的教师都在摸索怎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物质观念与应用、科学思想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在物质观念与应用方面,教师要从物质观念、运动观以及相互作用观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科学思想与创新方面,教师应该从物理模型、推理、论证以及质疑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科学探究与交流方面,教师应该从问题、证明、解释以及互动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教师应该从科学本质、态度、伦理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是单方面的素养,而是全方位的素养,每方面的素养的水平和层次又是不同的,因此核心素养就是这些素养的整体相连。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为学生精心选择物理知识,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1 夯实基础教学,促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虽然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双基”教育的局限,但是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物理观念的培养是高中物理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毋庸讳言,当我们走出校园之后,在时间的作用下,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被遗忘,但是,不会被遗忘的是那些存在于知识之上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不仅构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甚至塑造着我们的人格。针对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基础着重结合物理知识加强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稳定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物理价值观等等,而这些内容可以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为学生探索物理的应用空间提供支持。
        例如在“时间和位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设计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学生利用抽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包含学生对生活与物理关系的理解,这样才能全面塑造物理观念,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具体来讲,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针对位移、标量、矢量等基本概念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运动观,并在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中,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在互动讨论中完成对计算质点位移、路程等知识的建构,并结合实际问题讨论物理知识的运用,在关联中充实学生的知识框架,并培养其相互联系的物理观念。


2.2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教育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了极为紧密的联系。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许多有远见的教师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习难度偏高,一部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对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时感觉无从下手,难以意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价值以及乐趣,最终导致自身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偏低。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图片展示与视频播放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全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师个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知识资源进行主动联想和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很多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方向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核心素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完成主体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需要关注对学生的简单评价,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方向上的偏差,比较依赖于各种现代多媒体学习工具,自主思考的力量不足。教师则需要适当警醒学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主动养成自主反省和归纳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及思路,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水平的稳定提升。
2.3 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物理学科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从深入分析学科的社会价值,并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出发,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沟通,举办物理知识科普讲座,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资料,强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教师可以围绕“安全用电”的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实践,设计调查问卷,对家庭、公共场所,供电站等地点的安全用电情况进行调查,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和各部门正常工作条件下,有选择、有针对地进行观察;在实践中各组学生应统计家庭以及公共场所所用的电器种类,针对家庭配电线路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用电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建议等等,让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 结束语
        总之,物理知识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学到物理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德行,并不断发展学科素养。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注重在课程中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发挥出物理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进.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农家参谋,2020(21):282.
        [2]蒋昱.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9):19-20.
        [3]王改武.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69):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