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兰
广州市增城区天恩双语学校
摘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思维认知水平尚未成熟,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予以充分考虑,基于此,在该课堂中需有效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将数学本质进行关键剖析。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学导课堂的建立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学导课堂的具体落实策略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增强学生对解决小学数学的思考能力,供广大教育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导课堂;数学教学;实与活;学习目标
引言:数学科目不论在任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更是一门研究数量、空间等方面的专业科学,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质量一定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为绕这个最终目的建立小学数学教学体系,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学导课堂的重要性
关于小学数学的“实与活”,实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而活则是教师的数学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在对小学数学学导课堂的开展必要性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应对学导式教学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上的理解。该方法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相关教师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扩大学生在此科目的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视野,并着重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挖掘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方面,也能增强自身的教学质量水平,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更新。具体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上,以学导式教学法为基础建立的学导课堂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学导课堂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数学的方式上面有着很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难点,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决,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以及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形成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分享交流和学后反思四个方面同步进行的课堂形式。
在这个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大对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的掌握水平,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本着一种相对严谨的态度吸收知识,进而起到锻炼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并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1]。
二、开展小学数学学导课堂的具体对策
在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只有不断推进数学学导课堂的深入实践以及课堂创新研究,才能实现学生在数学方面能力的提高,更是实现高效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对于开展小学数学学导课堂的具体展开策略,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分解、细化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该阶段要达到何种学习成果或效果,类似每节课堂学习目标或者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的真实反应状态,以此判定出学生对于本堂课知识内容的吸收程度,这种方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影响日后学习。传统课堂中对于学习目标的建立不够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概念性的理解,以致无法针对性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该课在教材中显示的学习目标如下所述:第一,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第二,能够使用乘法分配律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不难看出,在该课任务目标中,对于理解、掌握、运用词汇而言,小学生是无法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如果能将理解赋予具体程度,将掌握赋予一定范围,以及对运用赋予水平要求,也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任务目标,进而展开针对性练习。基于此,只有将现有的数学教材中的课后目标进行初步的分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例如,以学生能否通过举例并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方式进行检验,若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检验方式,就代表该生对该知识点有足够的掌握能力。所以,在对数学目标的有效分解以及细化后,该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能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建模思维、数字运算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加明确的动力和方向,以此加大对数学科目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这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效果非常的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的明显和具体,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完善且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常来看,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数学教师首先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出发点,在班级范围内组织全部学生、进入学导课堂的学习,然后,经过探究、讨论的集体自学过程后,发现学生最后掌握的数学知识非常有限。根据这种情况来看,教师方面难免存在对学到课堂的效率上的质疑,认为这种方式只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对于陌生的新课、学生则开展得毫无头绪,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缺少关键的引导力量。虽然学习目标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十分重要,但自主学习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对自己是否达到课堂目标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并能科学评价自己对该课内容或知识点的吸收情况,数学教师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减少后续学习数学时的麻烦,简而言之,打下稳固的数学基础。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改正,同时巩固基础,所以该体系需要建立在数学教师能够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作用。若该评价体系过于落后,并且教师对于学生问题无法进行客观评价,只是一味的批评则会严重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如此循环往复,则会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障碍,并打消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个人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提高。所以,切忌将该评价体系的作用忽视,而要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将该体系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发挥,使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目标有所明确,加大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才能有效避免学习态度松懈。
(三)设计中心问题,推动深度学习
学导课堂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充分的发挥空间,并在学导课堂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学生能力的增强,以此形成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动力,并且能够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通过其他学生共同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沟通、协作以及交流能力,并以此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该课堂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学习的快乐之处。通过对传统课堂的知识填充、教学内容深度不够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来看,相关教师只有注重学导课堂中的“实”,并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进行深度了解。才能以正确的方式触发学生们思维多样性,进而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有效串联,拥有能够自主分析并总结问题的能力[2]。
结论:总的来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学导课堂十分的必要,对于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学导课堂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教学内容,结合“实与活”目标,增加小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同时,学导课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惠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年级“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14):63-64.
[2]范红敏.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2020(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