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鲍晓倩
[导读]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深入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鲍晓倩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深入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将得到锻炼和拓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数学学习难、数学知识能力差、数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难题,对培养个性化学生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值得教学改革去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实施思路
        首先是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日常生活实例对小学生具有较为亲切的吸引力,能够帮助小学生消除在数学课上的压抑与紧张情绪,引导小学生在放松的情绪与状态下接受数学知识。因此,为了活跃数学课堂整体气氛,数学教师就要善于选择贴近生活场景的实例,启发小学生回忆并且联想生活实际,感觉到数学知识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次是激活学生的数学探索思维。数学探索思维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并没有达到比较活跃的数学思维状态,而是倾向于僵化的数学解题思考过程。小学生受到僵化与简单的数学思维的约束,很难灵活解答数学题目。数学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数学探索思维,就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有趣的生活场景来吸引小学生进行探索。最后是增进师生沟通。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希望获得教师的关注,希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赞赏。数学教师如果忽视了小学生的情感需求,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反感数学课的不良心理,不利于生活化授课模式的顺利推进。为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数学课上提高对小学生的关注程度,开展师生互动,使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防止出现不良的学习情绪。
        2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深入教材内容,挖掘生活化资源
        小学时期的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较为简单,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小学时期的数学学科,从一开始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到后来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要深挖教材资源,将数学学科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日常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商品的价格,能够学会付钱、找钱等。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人民币的面值,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物品和价格,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付款方式购买该商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了解,而且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很多限制,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使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越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如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如,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设计时,可以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然后结合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如教师在讲解《圆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圆。

在学生观看完图片后,老师可以问:“同学们,看完图片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如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呢?”如果有学生回答道:“因为方形的车轮不方便滚动,滚起来也不平稳。”就说明学生们无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给出科学准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然引出接下来的新课了,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就可以给他们一个正确科学的答案。这个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的,他们会带着迫切的心情融入新课程的学习中,这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进行生活化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演示课件,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还使授课方式变得简洁方便。多媒体课件采用色彩鲜艳的动画、图片开展教学活动。鲜艳的图片、生动的画面可以使得教学内容趣味十足,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现在很多学校教室中都配备电子设备和投影仪,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学生关于位置与方向在生活中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到西边落下,但对其他的方位了解甚少。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黑板上画个方位图,内容简单枯燥,没什么趣味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就没办法很好地传授这些知识点,用黑板上的方位图来巩固知识点时也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在上课之前做好《位置与方向》的课件,上课时结合书本让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和知识点已经由教师过滤过一遍课本上的知识点,内容简洁,而且与课本知识有不同的点,更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在课件最后还能找几幅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方位图让学生巩固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还能根据生活经验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结合教学效果,设计生活化数学作业,培养学习能力
        数学作业是教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巩固、训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水平、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手段。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教师也必须要能够融入生活化理念,要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习和懂得如何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作业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去完成知识验证的过程。例如,在《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元素去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设定切西瓜的场景,西瓜由于甜美多汁,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元素出示题目:“圆圆的西瓜平均分成10块,爸爸吃了3/10块,妈妈吃了3/10块,弟弟吃了3/10块,那么,爸爸、妈妈和弟弟一共吃了多少块?”很多学生在计算完成后会忍不住去亲自尝试一下,或者在与家人一起吃西瓜时也会去验证一下。如此,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去应用,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而言,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数学发展相关需求是比较符合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智力开发,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从一定角度上看是存在着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可以只注重趣味性以及现实性的教学手段,需要重视的是现实生活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郑绍玉.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20(95):89-90.
        [2]孙涛.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87.
        [3]严复武.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