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以信息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龙丹
[导读] 当前,社会中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也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教育命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
        龙丹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当前,社会中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也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教育命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新课改的数学教学标准中提出:在设计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课堂中,主动探索数学中的未知领域。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果,忽视了课堂实质教学内容,导致课件内容缺乏有效性,从而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是一场革命,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较多,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大优势。但是,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运用至今,还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而信息技术无法直接代替传统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精髓,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发挥教育功能,提升教学质量。
一、借助信息技术,融入生活素材
        课堂导入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导入能让课堂后续教学顺利开展,能快速的将学生代入到课堂中,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案例、图片等,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维,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蝴蝶吗?见过商场中的标志吗?你仔细观察过这些实物吗?其中都有哪些特点?”通过教师提出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燃起了非常强的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由此引出“轴对称”相关知识的概念、性质,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堂中,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数学课程的价值。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课堂难点
        信息技术中包含了很多功能、设备,其中电子白板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还能灵活的编辑教材中的图片、文字等,将其中的多种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课堂教学难点、重点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在教学“角的比较”相关数学知识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检测学生是否会使用量角器。在测量角之前,要先学会使用量角器。在传统课堂中,由于缺少实物教具,就算有也会受到很多限制,导致学生无法清晰的进行观察,促使学生的学习、教师讲解的效果都打了折扣。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就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其中具有很多数学工具,如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工具大小可以随意调节,能让学生清晰的看清工具的每个细节,还能利用拖动、旋转等功能,将教材中的图片整合到一起。通过电子白板的演示,能让学生快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还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知识内容记忆的更加深刻。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自主意识
        合作、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还无法构建一个有效的开放性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无法进行有效改变,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而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微课,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能为学生提供探究数学知识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打造独立的学习空间,自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料,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相关数学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定义、计算公式等,让学生独立分析教材内容,探索重点、难点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如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图形知识概念、性质的起始等。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微课课件,将课件带到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微课视频内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交流,从而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微课视频的利用,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学习方法,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过多的依赖微课视频,毕竟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可以将其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导入等,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结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更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环境。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通过听、看、等多种特点,对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其与传统手段结合,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价值和作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校现有的条件,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姬映斗.造氛围、搭平台、蓄动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37):59-60.
        [2]吴贤招.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利弊分析[J].考试周刊,2021(32):73-74.
        [3]陈玮玮.信息化条件下初中数学新课程实践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4):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