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磷一
重庆市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分层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启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重利用分层作业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确保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在后期能够彻底爆发出自己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充分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更加复杂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策略
1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简述
小学数学作业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做好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提升与发展,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要想科学开展作业分层设计工作,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基于此划分学生的优等、中等和学困生的层次,分别用A层、B层、C层来表示。教师要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相应的布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题目,比如A层同学的作业以探究题为主,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力;B层同学的作业以简单综合题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C层同学的作业以基础题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是存在起伏变化的,并不是直线式的提升过程,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发展及时调整作业层次,使学生能够对自身有准确的认知,提高作业设计的实效性,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存在问题
2.1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的影响,致使数学课程的学习存在难度。小学数学课堂大都是教师主导的教学,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过程。通常是由教师将数学内容板书到黑板上,讲解后便要求学生摘抄到笔记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接受能力,弱化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核心素养理念相违背。同时,由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不同的作业设计形式,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布置作业,而是依托相同的作业和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要,难以带动数学素养的提升。
2.2作业设计形式单调枯燥
当教授完成教学任务设计作业时,小学数学教师大都笼统的借助课后习题或辅导教材开展作业设计,忽视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机械将作业任务安排下去,缺乏针对性的作业分层设计,不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只关注书面作业,甚至过分强调习题的数量,大搞题海战术,致使作业形式过于单调枯燥,无形间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3.1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作业分层
许多学生在进入小学以前就已经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思维启蒙,在进入小学以后,拥有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述对知识进行发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如果按照一般学生的整体水平布置同等难度的数学作业,学生感觉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在进行作业练习时就会产生消极心态。
有些学生受先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觉数学学习较为吃力,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教师讲述的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理解与吸收,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按正常水平布置作业,也会让学生感觉解题非常吃力,对于学习无法产生成就感,学习自信受到打击,对待作业同样会产生消极心态。因此,“一刀切”的作业设计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共同提升,应当设计难易不同的分层作业来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发展。
3.2根据作业数量进行分层设计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进行课后作业练习时,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较好,在做题时,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有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做题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理解提议,以及花费大量时间来计算,准确率也不高。因此,相同的作业量,对于掌握熟练的学生来说,完成起来非常轻松,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则非常困难。有些基础差的同学为了完成数学习题经常要忙到深夜,不仅影响晚上的睡眠和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压力。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题目分配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做题速度的差异,根据做题快慢不同的学生设计数量不同的差异作业分层,确保学生在进行作业练习时,都在自己所承受范围之内,不会产生强大的课业压力和心理负担。
3.3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分层作业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与性格,作为处于启蒙阶段的教学,教师的责任是维护和尊重学生的天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征进行因势利导,确保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喜好和闪光之处;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内容,让不同的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通过挑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作业方式,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学习和练习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对作业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练习,达到利用作业来巩固课堂知识的教学目的,学生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作业方式,充分凸显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种分层作业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理念。
3.4实行差异化分层练习评价
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教学,除了要注重对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评价。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评价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评价语言过于笼统模糊,或者单纯的通过A/B/C几个符号来进行评价,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接收到更多有用的建议和信息,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因此,要有效进行分层作业教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注重分层。确保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根据教师的评价来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根据评价的建议进行查缺补漏,对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巩固。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首先就学生作业完成量、做题准确率等方面给出详细的评价。随后教师还要注重发现学生作业中表现好的地方,对于学生完成较好的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确保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自信,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要给出更加专业的指导意见,确保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既维持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也能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给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4结语
总之,实行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老师寻找新的思路,创设丰富多彩的作业设计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意识萌芽,提升学习的兴趣。运用各种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高效解题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马敏文.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青少年日记,2019(03):79.
[2]李映华.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初探[J].数学大世界,2019(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