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焕荣
(陕西省彬州市实验小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学与学习之间关系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的变化,成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改革的过程中,“让学引思”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师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重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本文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出发,对“让学引思”的基本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对“让学引思”的实践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让学引思”;教学分析
前言: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明确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课堂的组织者。”并且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思考。”但从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并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无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所以,需要教师将“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环境,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让”与“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学”与“思”。
一、重视学生兴趣引导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条件。所以,在备课工作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动力,从基础知识点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锻炼自身的思维,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还要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以此培养学生引思能力,让学生对数学课程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具体化的图片,对学生讲解与面积相关的知识概念,如:家中的房间,班级的教室等,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对面积这个概念形成初步理解。同时,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围绕班级走一周需要多长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课堂主体、面积、周长等进行有效区分,让学生能跟随教师的脚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当教师再次询问学生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可以根据刚才的思考表达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启发,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利用实践教学引导
对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讲,良好的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通过教师知识点的讲述,将学生与实践能力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后,逐渐改变自身的学习理念,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思考,从而产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考图形的方式,将等腰梯形与其他图形进行比较,并且对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等腰梯形是由哪些图形转变而成的?”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等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能让学生通过剪纸等实践方式,对等腰梯形进行分解处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掌握的更加灵活,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得出等腰梯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借助有效问题引导
借助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是当前教育过程中教师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密切联系。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合理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将所有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融合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与“小数”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如商品标价等,让学生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内容去理解数学知识。随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在具有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基础上锻炼自身思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只对学生讲解理论性的数学知识,这样会局限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非常无趣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对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融合,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从而更加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认真的去探索数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结语:总而言之,基于“让学引思”教育理念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的教学标准,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能“让学”够帮助学生获取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权,“引思”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教与学关系,能够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教师“让”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学”与“思”,从而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黄培瑜. 学而不思则罔——小学数学中“让学引思”的运用[J]. 智力,2021,(12):1-2.
[2]崔永德. 真“让”巧“引”,打造数学活力课堂——“让学引思”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J]. 数学教学通讯,2020,(34):52-53.
[3]乔国红. 让学定教 顺学引思——小学数学建构“让学引思”生本课堂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