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韦全志
[导读] 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创新优化高中数学授课模式已是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已成为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为达到这一全新目标

        韦全志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 535300
        摘要: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创新优化高中数学授课模式已是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已成为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为达到这一全新目标,教师需要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合理安排课堂讲解内容,科学制定授课目标,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空间,使学生得以全面综合发展。本文将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在科学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数学教学是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较难开展的教学环节,当任课教师的教育指导理念积重难返,所采用的授课形式过于模式化、程序化时,将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逐渐消失,也将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就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这一问题仍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任课教师片面地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其未来发展并无帮助,进而在课堂讲解期间,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的试卷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任课教师只有革新教育指导理念,创新课堂讲解形式,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数学课堂转变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使其获得全面综合发展,才能进一步授课效率与质量。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课程涵盖计算、推理、统计等内容,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并形成数学观,进而深化理解数学课程内容,建立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拓展抽象思维,提升逻辑判断能力。当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后,在面对问题与疑惑时,他们就能通过自主思考、独立探究,找到解决思路与线索,在此过程中,能力也将再次得到提升,此种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阐述问题、解答疑惑的能力,也能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学科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其首要任务是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授课效率与质量。鉴于高中生对陌生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究欲望,其思维也较为活跃,任课教师就可利用这一特点,转变原有的课堂讲解形式,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安排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课程内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以此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并通过适当地引导与启发,由此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动力。任课教师在课堂讲解期间,需要激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求异,与此同时,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将学习主导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在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相处关系,以此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这样一来,教师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将得以不断强化。
        (二)以问导学,强化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任课教师需明确其关键性,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问导学授课模式,由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能力。

具体到实践中,为使问题导学法的使用效果更佳,任课教师需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以此为前提,设置符合其理解能力的问题任务,激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此找到正确答案,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对已掌握知识点加以全面回顾,还能开发智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进而形成发散性逻辑思维。以《命题及其关系》为例,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结合核心知识点,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两个互为逆否的命题为等价命题?”等等,激励学生就问题展开分析研讨,通过采用此种授课形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得以不断强化,其数学学习水平也将实现质的飞跃。
        (三)注重学生反思总结习惯的培养
        通过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学生能够全方位的、系统地理解,本堂课所讲解的课程内容,还能深化对教学重点的掌握与记忆,与此同时,当学生遇到问题或对某一知识点存有疑惑时,也可以在课后总结环节,第一时间向教师进行请教,由此完成查缺补漏、巩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的反思总结习惯就能得到有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得以不断强化。具体而言,任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好错题本,通过将课堂学习期间出现的错题,或是一知半解的知识点,记录在错题本上,并在课后总结反思环节,展开深入分析与思考,以此找到数学习题的规律性解题思路,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开发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确保学生的总结反思切实发挥出作用,任课教师需对其加以恰到好处地引导启发,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比如在讲解完“弦切角的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问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并在总结反思环节,就问题展开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由此使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通过问题非常规解法的探究,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因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较为特殊,一种题型存在多种解决思路、计算方法,鉴于此,任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理解掌握核心知识点,熟练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促使其学会立于多种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题,由此找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进而不断强化求异思维能力。具体到实践中,任课教师应要求学生抓住数学知识中的新元素,在解题遭遇阻碍时,立即转变思路、调整策略,立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在得出正确答案后,对所应用的思维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教师可列举典型例题,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励学生大胆假设、发表见解,再引导其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展开分析,在此环节,学生可通过回顾相似题型的解题思路,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再进行重复验证,由此找到最佳解题方法,此举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地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教学改革形势下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为使学生的求异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快速发展,使其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得以不断强化,教师需转变教学指导观念,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由此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资阳.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赵桂林.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3]戴明富. 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周钰. 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