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朱永龙
[导读] 小学教育是学生正式接触学校教育的开端,刚入学的小学生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必然会产生紧张、抵触等心理问题
        朱永龙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正式接触学校教育的开端,刚入学的小学生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必然会产生紧张、抵触等心理问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并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管理者的思维方式需要从散点走向系统,逐步形成全局思维、团队思维、整合思维及亮点思维,由此提升对教学工作的价值思辨力、组织领导力、活动设计力和专业引领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小学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者应“努力提升领导力”。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订教学计划”既是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必然。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理念落后
        传统的小学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大部分教师只会依据自身以往的管理经验或借用其他学校的现成管理办法简单规划教学任务,根本不注重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久而久之,这种“经验论”和“模仿主义”主导下的管理方式便会脱离现实,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效果[1]。
        1.2没有制定教学管理目标
        多数的小学还停留在以前的教育理念上,用成绩说话,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没有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单一。还有些许学校的领导虽然已经有了创新的教学意识,但是找不到科学的管理方式,一直在摸索前进,导致学校的管理还是不够合理科学,缺乏有效性,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3教学管理者的执行力差
        教学管理者的执行力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标准不够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与学校层面所制定的政策和计划相悖,逐渐降低了原有的标准。二,速度不够快。某些教学管理者经常由于自身原因而耽误了学校管理计划的执行,这就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快速、有效开展。三,力度不够大。教学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他们的热情也逐渐消失殆尽,有些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得虎头蛇尾,效果不是很明显[2]。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打造小学师资团队
        首先应转变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以前的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转变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教学的作用,转变的过程应快速适应,为提高教学水平迈出第一步。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习较差的这部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对象,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应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找出根本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学生学习消极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导学生的消极心理,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为这部分学生制定符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一组,让优生带动差生的学习,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课堂上鼓励学习差的学生积极地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进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
        2.2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创新模式
        精细化管理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学生培养管理、课堂设置管理等内容,它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细节服务,通过严格细致、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创新模式,使管理者更清晰地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时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各阶段课程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问题的优化措施[3]。
        2.3注重教学常规管理
        1.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备课环节是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以及具体过程。首先,作为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教材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认真地研读,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资源;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作业与练习;再次,教师必须精心地编写教案,以此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后,教师要准备好所需的教学用品如模拟实物、图表、幻灯片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精彩。2.认真上课,灵活组织教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如具有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能够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等。其次,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即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师要转变以往一人独断、一人主导的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快速习得要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再次,教师要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不仅要向学生渗透基本知识,而且要向学生渗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最后,教师要坚持候课及按时上下课,自始至终都要认真地组织教学活动[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要,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舒兰.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6.
        [2]王建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80.
        [3]付志文.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49.
        [4]安永刚.小学教学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应对[J].新课程研究,2019(28):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