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
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 重庆 402360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班级管理迎来了全新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广大班主任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全面掌握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将其作为班级管理的指导依据,争取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推动中小学班级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宗旨和要求。因此,针对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了对学生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渗透途径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当中,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活动体现其有效价值。为此,作为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广大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结合班级管理情况构建相应的核心素养体系,以便明确正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良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核心素养背景下究竟如何开展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呢?本文将会给出答案。
一、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行为素养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受到年龄和心智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行为约束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发展特点,使得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对更大一些。鉴于此,广大班主任必须要立足于中小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不断加强对学生行为素养的培养,通过建立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1]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班级管理目标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明确管理内容,以便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行为标准。比如,在制定班级纪律制度时,班主任应从教学活动、班级管理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切实做到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上课保持安静、不迟到、不早退、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在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应从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同时着手,促使学生切实做到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主动打扫班级卫生等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比如,班主任在平时里应该树立文明、礼貌的教师形象,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一旦违反管理制度,应自觉接受惩罚,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为强化学生的行为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创新班委会组织形式,强化学生的自律素养
在班级管理中,要想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2]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强化他们的自律素养,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才能获得巨大的管理效益,从而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此,班主任需要对班委会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创新,大力推广班干部轮换制,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和义务,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自律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管理要求制定班委会机制,明确班委会成员及管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班主任需要明确班干部的选拔标准和任职期限,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长处与优势竞选班干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对于一些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竞选纪律委员,他们在协调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成就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其管理效益,而且还能促进他们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这种隐性激励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三、突出德育工作的地位,强化学生的品格素养
现阶段,随着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调整,综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提高,致使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品格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鉴于此,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必须要抓住机遇,不断突出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品格素养,以便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一方面,班主任需要积极整合多样性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选择德育资源,并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活动当中,争取在增强班级管理效果的同时,也能拓展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比如,班主任可以将德育主题教育与班会活动相结合,定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以便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品格素养和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不断创新德育管理形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入多样性的德育管理方法,以便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品格素养创造有利的条件。比如,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德育管理优势,借助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人动态掌握其思想轨迹,以便给予即时有效的教育指导,从而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广大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强化班级管理质量,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设计实践活动时,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管理要求进行全面考量,既要满足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体育比赛来实现目标,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显著提升,这对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有利的。再比如,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集思广益,引导学生针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个人建议,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权利,而且还能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与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广大班主任只有顺势而行,才能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为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了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班主任必须要全面掌握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结合班级管理要求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争取在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构建系统的核心素养体系,从而将核心素养的指导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张海宏.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班级管理路径探究[J].读与写杂志,2020,17(02):115.
[2]李永莉.让核心素养培养贯穿班级管理始终[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05):91-92.
[3]周硕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文学教育,2019,11(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