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德育评价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新晓
[导读] 在学校德育教育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育和评价工作结合
        张新晓
        威海市乳山市午极镇中心学校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64503
        摘要:在学校德育教育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育和评价工作结合,一直是德育工作者持续关注的命题,通过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还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德育评价价值,提出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德育评价策略,进而更好推动德育教育和评价等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评价;方法
        引言
        在德育教育与评价工作中,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独特视角的研究心理学,可以从积极品质、人类幸福、和谐发展等角度进行评价,德育评价与积极心理学结合,对于推动教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德育评价价值
        首先,激励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强调教师要运用积极的眼光审视学生在德育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和积极态度,并且可以将积极与消极之间当成两个独立的客体,但是二者在定义性变量等方面又存在一致性,通过对学生消极学习态度的积极评价和帮助,能够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还能引导学生改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积极力量和积极人格的培养。在运用积极眼光审视学生消极学习态度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品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积极态度的评价和影响下,有效挖掘自身的积极品质,这样合理的参与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同时,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和评价工作,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受教育环境,坚持以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为核心,给予学生良好的体验和感受,还能提升个体的积极力量,让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品质和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其次,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运用积极的眼光审视学生积极品质,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资源来解决学习问题。在推动学生个体发展中,积极的特质和潜能,能够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塑造,真正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存在的品质,感受自身的积极力量。最后,在心理学背景下,积极心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育和呵护,为学生创设德育有意义的积极环境,还能通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等形式,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德育评价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人格培养为核心
        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和评价中,要肯定学生的个人体质和个人主观条件,并通过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等形式,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德育教育,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满足和自我发展与成长需要。

在坚持以学生人格培养为核心的德育评价工作中,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鼓励、引导等形式,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合理进行,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增强在德育教育中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学校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评价氛围,比如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氛围营造等形式,打造一个基于积极心理的德育教育和评价氛围。从而也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道德教育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提升学生德育体验的价值感
        在积极心理学与德育评价工作的融合中,学生个体的积极体验对于学生成长和生活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在德育评价和教育工作开展中,可以运用德育教育内容来规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并通过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体验环境、机会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个体德育和学习中的主动性。为强化学生多感官愉悦性,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和评价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对策,促进学生提升德育体验的价值观。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教育话题、素材引入到课堂中,也可以通过让德育教育与生活化教育内容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积极的体验感来了解德育教育知识,并且应用到生活的实践中,这样也能发展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和素养。
        (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在挖掘学生学习的主体潜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德育学习核心。在德育活动和评价工作开展中,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对生命系统开放、包含自我决定的价值观点,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并通过判断自身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等形式,增强学生在德育评价和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达到德育教育与学生置于核心目标有效融合的意义。在德育教育评价工作中,教师需要发挥全程监督的作用,通过合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式面对心理问题等形式,将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人格挖掘出来。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团体活动,在团体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结语:
        在学校德育教育教学与评价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加大学生良好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力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培养学生在学习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积极心理,还可以通过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学生人格培养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跃兵,梅纪萍.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德育课堂的“五大魅力”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84-86.
        [2]梅纪萍,周蒋浒,汤元军,储德发. 积极心理引领育人:职业学校“魅力德育”整体构建与实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75-77.
        [3]王伟华.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创新路径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9(03):7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