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陈燕
[导读] 小学教育担负着推进民族振兴、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陈燕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乾江小学  536133

        摘要:小学教育担负着推进民族振兴、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原有的小学德育体制和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小学德育的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从多方面指出了其中所显现的问题,深入探索小学德育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可行性策略方案,以促进小学德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对策研究
        引言: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也让小学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课,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我国当前许多小学在实行德育教育上,还是不十分成熟,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找出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德育教育更加完善,让小学生的品行得到正确的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小学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认为小学时代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身体素质等在发育阶段,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很新颖。通常小学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导致这种现象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整个教育体系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许多学校以及教师对小学德语教育的重视度达不到标准,也没有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没有进行定期的教育分析和适应性分析,德育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
        (2)家长方面对于孩子道德教育的忽视
        在中国式的家庭当中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也不够,家长会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课堂表现,对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视却是少之又少。家长们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比较在意,但其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老师对家长说孩子今天上课睡觉,不遵守纪律,不交作业。那么家长有较大的可能会心情低落;但是如果老师说的是孩子今天随地大小便,辱骂同学,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那么家长们不会有过多的情绪变化,只是会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总的来说家长们所关心的还是与孩子的学习直接关系的事情。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平常偶尔的言传与身教。家长们总是会有‘’孩子嘛什么都不懂,做错事了哄一哄,他只是个孩子之类的想法“。这种想法及教育模式是极其错误的。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这其中的教不仅仅有学习教育的意思,还有教养的含义所在。所以为人父母更应该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
        (3)社会育人环境的恶化,严重污染了学生的心灵
        小学生毕竟还幼稚,对生活的认识朦朦胧胧,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不足为奇,虚荣心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容易冲动,在客观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淫秽、色情、恐怖、暴力、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败坏社会风气,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的小学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目标对整个德育教育来说都是核心内容,是保证小学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教学之前,首先要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理解好,只有课本解读完全,才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正确的德育教育。
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拒绝表面工作,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实际含义,教师还要明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定期制定德育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师明确德育目标后,结合学生情况实施教学,以此来达到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联系
        家长们应与学校建立长期且紧密的联系机制和有效沟通途径,从而实时了解孩子们的动向。以此为媒介将自身的想法反馈给学校,促使学校加强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拓宽家庭与学校间联系的建立渠道和平台,不仅限于打电话、到校了解的模式,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类聊天软件产品,书信,照片视频及校园开放日。只有家庭与学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多来自家庭与学校的关心,继而带动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发展。
        (3)美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环境
        美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是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措施:1)努力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建立校长和班主任责任,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计算机室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2)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建和谐的德育社会环境。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和法规,遵守网络道德公约,遵守社会公德,不浏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社会环境的整治活动,重点清查校园周边的酒吧、书摊、不良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侵入校园,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学校和社会,家庭之间,从社会的整体角度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开创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局面。
        (4)构建生动氛围,促进教学融合
        课堂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能够更快掌握学习内容,教师也能尽快实现教学目标。想要构建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起着关键引导作用。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构建生动的德育课堂氛围,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轻松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教学融合。生动的教学课堂氛围往往需要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将新进发生的事件引进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死板的教学。
        (5)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6)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和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小学教师需要采取创新的有效的教育措施来进行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科学地引导中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艳.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文教资料,2018(25):152-153.
        [2]杨振文.探讨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