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蔡亮
[导读] 新时代以来,我国提出全面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
        蔡亮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四中学 131500
        摘要:新时代以来,我国提出全面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教学改革做出的创新性应对举措,对学生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能够提高小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生拥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活跃的思维能力,选择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能够让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整合
        前言: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是教育生涯的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思想觉悟,学以致用。课程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更能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在小学教学中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更加合理,德育结合也要时刻关怀学生心理动向。本篇文章就小学教学中两种教育的整合有何必要性,自己如何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希望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推动国家的伟大复兴事业进步。
        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1.1能够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于学生素养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小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深入的进行思想培养,国家内外的发展,家庭伦理,社会道德这些问题都属于教育的范围,通过心理和德育的教育,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
        1.2能够让学生在教育中学习良好品德,提高综合素质
        优秀思想之所以能够传播得广泛,大部分在于对于人类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在《感动中国》中看到年轻的90后排雷战士在面对危险时,为了队友的安全而牺牲自己,导致双手双眼缺失。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爱国、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精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精神的支撑,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3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材就不再是干巴巴的内容,而是活灵活现,真实可感,让我们觉得书本上的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拥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活跃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教学案例。
        2.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目前将学生拘泥于课本练习中,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只想掌握更多的学习答题技巧,而不是深入研究本质。如果学生们都被应试教育变成了提线木偶,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虽然提倡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但是在实际中却没有得到重视,老师仍然在课堂中遵循旧例,凭着以往经验教学。学生没有办法理解理论中的逻辑,没有实际的应用。课堂上就对课本内容画重点、讲习题,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听不进去,缺乏兴趣。

老师可能对于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会对学生传递不客观的想法,让学生产生思想误区。缺乏这种心理教育,可能学生会误入歧途,心理扭曲,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
        3.加快二者更加有效融合的措施
        3.1合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
        一些学校可能还主要依靠老师讲的理论内容形成外界认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合理运用互联网发展的便捷,将网络上的优秀课堂给学生观看,网络上有很多专业的思想老师会将自己的优秀课件放在网络上,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学者曾经研究过,只有文字学生的记忆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在图片、视频的加持下,对内容会记得更清楚,信息时代下,基本小学中都配置了多媒体功能,能够在屏幕上看视频,看图片,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设计课件,或者是真实的实践,都会令人记忆犹新。我们学习课本的课外拓展《节约用水》中,可以播放我们国家如今水资源危机的局面,提高学生对节约用水的理解,要在生活中也做到节约。这是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教育,从书本中学到,在生活中应用。
        3.2增加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心理动向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都是以老师作为主体,但是为了能够提高心理素养,新时代下,让学生成为主体。学校现在正在推行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们通过自己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软件建立专用的学习群,在群中及时发布今天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在群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到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在通过老师的总结,让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老师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
        3.3教育生活化,贴近实际
        既然是要把课堂变得生活化,就一定要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课堂上的各种案例会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热爱生活。将本来难以理解的教材变为具体可感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们产生共鸣,通过课堂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会明辨是非,感悟生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共同点,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培养思想品德,提高道德素质。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秀荣.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 中华少年, 2016(27):20-21.
        [2]姚鹏, 杨曦.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18(09):80-81.
        [3]林艳容.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 下一代, 2020(3):0032-0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