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李文
[导读] 游戏教学方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具备与体育教学项目衔接度良好的教育优势,也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方法

        李文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第一小学 533300
        摘要:游戏教学方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具备与体育教学项目衔接度良好的教育优势,也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方法。因而,小学体育教师还应关注各类游戏活动对小学生的技术指导意义,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以更加积极的情绪,参与进各项体育活动的学习之中。可见,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还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课堂;游戏教学
        引言
        为了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品质,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中,需要对所选用的体育游戏加以初期的筛选,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的体能水平加以测试,可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趣味性需求的同时,使其体能水平逐步提高。其次,小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不同游戏教学策略,对学生带来的不同感受,降低各类体育运动技巧在学习与理解上的难易程度,使游戏活动成为学生进行各类体育技巧实践的平台,并促使其通过游戏的方式,肯运动、肯自主运动。同时,游戏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游戏设置,需要以学生的游戏感受为中心,在游戏教学中通过设置游戏障碍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此种游戏教学策略,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增加学生的运动主动性。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的意义
        游戏教学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于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解决教师设置的障碍过程中,得到体能水平的提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方式就是为了让其保持较高的课堂活跃状态。游戏教学的应用原因还在于,游戏这一教育媒介具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可以降低传统教学策略下,学生自主性不足的缺陷,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的体能水平。可见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游戏不只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最终帮助体育教师完成教学改革。比如,普通的体育课堂,小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各类运动技巧的学习与实践,而体育教师利用游戏教学,摒弃机械化的体能训练比重,转而增加教学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易于体育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考核,使小学生主动接受教师提供的教育实践方式。同时,游戏教学还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填充学生不熟悉的体育知识,使其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相关内容。可见,游戏教学策略,可将体育课堂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体育项目的游戏实践部分;其二为体育教师的观察及考核部分。通过以上两大部分的教育拆分,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性及体能运动的自主性。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直观类游戏,调动学生的运动情绪
        小学体育教师,引入直观类游戏,对学生的体育热情,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易于带动学的运动情绪。因而,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直观类游戏,对学生进行一些动作的展示和讲解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真参与,积极进步。

以立定跳远课程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此项教学活动通常较为枯燥,为了在发力方面传授学生更多的技巧,教师可在学生的运动过程中,针对大部分学生现存的问题情况,引入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如结合石头、剪刀、布,看哪个同学赢了,让哪个同学先跳,最后看谁能够最先到达终点。这样一个游戏环节的引入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而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他们自主就会思考如何才能够跳得更远,教师再从旁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指导,并辅以动作演示,就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游戏技巧,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可以显著提升。
        (二)依托情景教学法,串联多个教育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利用情景教学法,将多个教学项目融入具体的游戏情境之中,在此过程中令学生进行团队互动,可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将运球过障碍、投篮、跳绳及仰卧起坐等几个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具体的教学执行计划如下:第一步,先让学生通过翻越障碍的游戏形式,把球运到指定位置,接着再有下一个同学完成定点投篮;第二步,以接力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一分钟跳绳,并进行游戏接力,使下一学生完成仰卧起坐活动的同时,将其计入小组团队的整体成绩;最后,一组同学完成之后,另一组同学在依次完成这几个项目,其他同学来打分。这样的游戏教学情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将多个运动项目组合在了一起,使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可以有效增强。
        (三)分析教学结构,创设高品质游戏教学课堂
        将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技巧传输、素质考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安排,可简化小学生的学习节奏,使其在游戏实践中不仅得到相关体育素养的提升,还能获得反应力、思维逻辑能力的加强。通过教学结构的主观分析,在教学游戏的筛选及实施中创设高品质体育课堂,可使当代小学生在公平竞争的游戏环节了解体育活动的魅力,并在氛围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得到体育技巧、身体机能的成长。其次,按照课堂的初期阶段、课堂的中期阶段及后期阶段划分游戏教学结构,并运用花式慢跑、拉网捕鱼等游戏活动,进行跑步、足球等体育项目的实践训练,可满足小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有益于教师进行更多体育技巧的教学传输。此外,分析教学结构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整理技巧传输、游戏实践、技巧考察这一教育循环,在不同教学阶段融入不同的游戏项目,可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巧,增强自身所在小组的竞争力。可见,分析教学结构构建高品质体育课堂,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原因:其一在教师层面,利于教师打造良性教育循环;其二在学生层面,利于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健康的运动意识。
        三、结束语
        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教学运用,其主要作用在于加强小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使其能够在各项游戏的实践中,得到身体素质、运动技巧的双提高。其次,游戏教学方法在学生层面,具有帮助学生养成合作意识的价值,小学体育教师按照教学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教学结构的划分,并通过教学游戏进行各课堂阶段的衔接,易于在固定的课堂场景中,创设互动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见通过教学结构的主观分析,可使当代小学生在公平竞争的游戏环节了解体育活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珊珊. 小学体育课程引入民间传统游戏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张莉. 趣味性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3]廖安文. 童心教学助力小学体育课堂[J]. 新课程(小学),2019(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