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
仙桃市龙华山小学 433000
摘要:当下我国小学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亚健康或者是肥胖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与学生们不爱运动以及家长的溺爱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制止或者是预防,对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小学体育作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课程,小学体育教师肩负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想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小学体育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入手,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运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运动兴趣
引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材的内容并不枯燥,老师也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教学中学生的情绪较压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的效果也差,使老师很苦恼;反之,当学生自由活动时,有些简单的活动,他(她)们却玩的满头大汗,欲罢不能。有些学生还自费参加一些体育方面的培训。这是为什么呢?说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技能和体质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开发非智力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培养运动兴趣入手。
一、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对于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开展趣味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运动兴趣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修养,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是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被模仿对象,教师的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去教学,用自己的品德言行去感染和熏陶学生。热爱体育教学工作,这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奥秘。最好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产生于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之中。教师只有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去传授知识技能,才能将全部身心融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学生的快乐合作之中,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环境是一场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其本质就是教师要利用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角色,以高效率参与和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不断的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刺激学生,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身心愉快的情景中促进动作技能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课的结束部分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放松游戏,听一听欢快的音乐,使学生心情愉快,尽快的消除肌体的疲劳的感觉。
(三)合理树立运动目标,建立学生自豪感
当学生们在某一个方面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重视对于学生运动自豪感的建立,让学生们运动并不苦难,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完成运动目标,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赞赏,继而对于运动产生兴趣。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于每一个学生,根据其运动能力来设定不同的运动目标,然后在相关的文件上进行学生们目标完成的记录。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目标完成计划表公布,让学生们看到自己这一个学期完成了多少个运动目标,相比较之前有了多少的进步,促使学生们建立起运动自豪感,也为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奠定基础。本人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就根据学生们以往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来设定了不同的运动目标,让学生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以往一些自己感觉很难完成的目标,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完成,一点一滴的积累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壮,有了更大的改变。例如本人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就会给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对于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为其设定的目标是12秒内完成50米跑,这个标准与短跑及格标准相近,也是对于一些运动能力较好学生们的一个鞭策。针对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一开始我设定的标准在15秒内完成50米跑。这个标准较低,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不断的挑战中改善身体素质、不断地进步,达到建立学生运动自豪感,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目的。在本人开展了这一目标教学法之后,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改变非常惊讶,并且开始内心产生了自豪感,上体育课进行训练时也不再抵触,而是更积极的投入。这也说明了设立运动目标对于培养小学生运动兴趣很有帮助。
(四)适当的语言激励使其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有自信
小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并且对体育 知识没有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语言激励学生使其对自己的体育能力更加有自信并为之努力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拍球的技巧时首先给学生讲解其理论知识及其注意事项并在讲解的同时跟随讲解做动作之后让学生小组练习最后教师还会让动作较为标准的同学到前方讲述自己拍球的技巧并 选择合适的语句激励学生使得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总而言之现代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致使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体育且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所以教师应及时为学生补充小学体育知识并拟定较为适合的方案使之从心底接受小学体育。
(五)利用体育竞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爱争强好胜,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心理来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体育比赛或者体育竞赛,使学生能够在竞赛中提高自己的 身体素质,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开展篮球课程时,就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来开展教 学,把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或者把学 生进行分组,小组内进行投篮的比赛。或者可以开展三足赛跑活动,每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两个人并排站立,把两个人 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形成两人三足的状态进行赛跑。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 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理,使他们能够在竞 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并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情感得到增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六)创设美好的教学环境,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教学计划的实施主要是室外场地上进行的。把教学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器械布置的整齐有序粉线清晰,沙坑平整松软,垫子洁净柔软,标志物醒目等,还可以在教学情境中播放节奏欢快的儿童音乐,给学生增添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奋性,诱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应该更多的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特点,让学生们逐渐去发掘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继而达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军.探究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5)
[2]于海.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J]. 科普童话, 2020(22).
[3]李雄.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J]. 新作文:教研, 2020(4):0287-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