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孙思文
[导读] 在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能帮助任课教师梳理地理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难点、重点及关键点

        孙思文
        临沂册山中学   276022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能帮助任课教师梳理地理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难点、重点及关键点。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思维导图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讲解中,为使其切实发挥出效能,初中地理任课教师应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探究,并对具体的实践策略逐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应用;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地理教学作为初中阶段教学工作的关键一环,在课堂讲解期间,若任课教师采用的授课模式,过于模式化、程序化,将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拓展发散性思维,其地理学习水平也无法实现飞跃。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成为当前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将思维导图糅合进地理教学中,由此为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营造出良好空间,为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课程内容的讲解,可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维,并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地理知识框架,使其能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完成地理新知的预习,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断强化个人思维能力。任课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讲解、课后复习工作,由此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逐步提升。
        一、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包括树形图、圆圈图、括号图、复流程图等等,在运用上述形式的思维导图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此为前提,再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在初中地理课堂讲解期间,因各模块理论知识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需要任课教师进行串联授课,为使课堂讲解效果更佳,教师需要建立起明确的、完善的地理知识框架,确保其涉及到各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知识,加以深入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综合性、关联性、辩证性等地理思维。具体而言,为发展学生的综合性地理思维,任课教师需引导其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整体性思考,以发现地理知识特有的整体性特征,进而逐步养成地理知识、框架的综合思维。为使学生的关联性地理思维得到良好发展,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探索能力,使他们在运用地理知识时,能够联想到已掌握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而达到深化理解这一目标。为强化学生的辩证性地理思维,任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思考地理知识时,立足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规避出现记忆误差。
        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地理新知的预习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地理新知的有效预习,可使授课效率与成效得以逐步提升,也能帮助学生跟上任课教师的讲解节奏,促使其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更多地理知识的应用技巧。

但就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思维导图并未在学生的新知预习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学生也难以按时完成预习任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对新知的了解相对较少,针对此种情况,任课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地理新知的预习,才能使预习效果更佳。具体到实践中,教师需要先认识到一点,即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时,会更加便捷、高效,再要求学生对新知展开初步了解,以此为基础,帮助其迁移地理理论知识,进而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全面掌握新知。除此之外,思维导图具有一定逻辑性,可使学生在预习地理新知的过程中,既能透彻、整体地吸收课程内容,又能跟上任课教师的教学节奏,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各模块理论知识的桥梁,继而促进地理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合理掌控教学进度,切实发挥思维导图的效能
        要想使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课堂得到有效利用,任课教师需要特别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控,同时要重视起授课效率的提升。通过在初中地理课堂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可帮助任课教师构建地理课程内容框架,合理安排课堂讲解知识点,还能使地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具体而言,任课教师需要在授课期间,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内容加以重点讲解,循序渐进地对教材文本上的知识点进行选择性讲解,并利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上述内容,由此使学生深化对地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以“人口与人种”这一模块为例,任课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可采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制定,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地区差异,明确现阶段较为突出的人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教师的授课思路会更加清晰,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四、运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后复习工作
        复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高质量的复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使其学习质量得以不断提升,而在课后复习过程中,融合使用思维导图,还能使学生产生对地理课程的独特见解,使复习内容一目了然,使课后复习压力不断减轻。具体到实践中,任课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有联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全面,在学习完一章节或一单元后,系统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此举不仅能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还能节省复习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优化创新初中地理授课模式,已是必然趋势,任课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地理课程内容的讲解中,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使其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及发散思维,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全面的知识讲解,继而促进地理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艺纯.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名师在线,2021(06):58-59.
        [2]陈蕊.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新课程,2021(08):47.
        [3]罗东娣.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07):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