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生的体育爱好看体育教学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王彦
[导读]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国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不再以单一专项为主体,而是逐渐推向全民参与
        王彦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街道第一中学  2776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国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不再以单一专项为主体,而是逐渐推向全民参与。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机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建设工作中,必须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发展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能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然而,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养形成的。本文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生对当前体育课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因此,有必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人趣味体育教学,活跃课堂体育氛围,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一、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足
        通过对中学生上体育课时的状态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由于体育课程氛围比较开放,管理难度大,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聊天,对老师讲解的专业体育知识没有兴趣;或者有的学生只积极参加自已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的学生只愿意自由活动,也有一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方式逃课。
        2.教学内容刻板单一
        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的教学环境与内容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并不能阻挡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整个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内容,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自由活动。教师的授课方式及内容缺乏生机与活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浪费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身体素质未得到改善,对体育项目也逐渐丧失了兴趣。
        3.课堂组织纪律涣散
        上课期间,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爱打闹,小动作不断;另有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上课期间态度不端正,吃零食,没有经过老师同意四处走动,不服从老师的安排,对于课程需要完成的项目拒不参加,课堂组织纪律形同虚设。
        4.意志品质薄弱
        体育课程涉及的项目较多,对于一些比较辛苦的项目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不愿意吃苦受累;对一些身体对抗性强的项目,缺乏合作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经常在体育练习中偷懒、请假。以各种方式躲避体育练习。
二、中学体育教教学发展建议
        1.开发特色课程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提高,中学生的精神追求愈加强烈,他当前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其学习需求,以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自由,其个性特征日此为依据,结合校内可用的场地设施,在渐显现,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些新颖然而,一些中学却并未深刻地意识到这的教学内容,例如游泳、轮滑、网球 等,尽可能多地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在体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提倡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而使其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其次是跑步、散步、跳绳,而在他们小学、初中的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运动项目也是篮球、跑步、跳绳等,这其中的关系不是偶然的,它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小学生从人学时什么都不懂,甚至不懂什么是体育运动,到初中生懂得一些体育运动方式、方法,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的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上,教师教什么项目,学生便会学习什么项目,学生逐渐掌握该项运动的动作要领、了解该项运动的性质和乐趣所在,便会产生喜欢这项运动的心理。体育运动的爱好是建立在了解该项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者对体育教学内容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有的学者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的学者提倡兴趣教学,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由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毕竞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运动、参与运动,也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更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养成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精神品质。因此,体育教学既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较为丰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进行学习,也要注重体育教学规律。
        3.有效利用体育器材
        因受到体育场地、器材的限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开设的运动项目不够丰富,许多学校以跑步或球类运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其他项目很少涉及。场地、器材的缺失是体育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改善。例如,开展一些不使用器材或者学生可以自备器材的运动项目:跳绳、竹竿舞;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自制器材;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或健美操等项目的教学。只有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从而培养对该项运动的兴趣爱好。
        4.拓宽学生体育知识面
        传统的观点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就是基本的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最多再添加一些相关理论和保健知识的讲解。这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定的视频教学,让学生观看各类的比赛、各种运动项目的高水平竞技。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各种高水平运动。
        5.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学生所处的家庭体育环境和周边社区体育环境都会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向其家庭和社区宣传体育运动相关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不只是学生,还有学生的家长和学生周边的社会人。在学校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学生将这些体育意识传达给更广泛的人。在家庭中,学生应将从学校树立的体育意识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带领自己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校内与校外体育的联合。
        6.积极参与到学生中
        积极性差的和好学生不同,好的学生一个篮球就可以玩的满头大汗,而积极性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是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
三、结语
        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学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心理活动状态,明确主体真实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欢,提高中学体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2]吴九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5 (6): 216.
        [3] 蒋小燕.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文理导航旬刊,2015 (6): 309.
        [1] 王强,股鼎,杨建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 (1): 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