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卫
(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偏弱,但是普遍好动活泼,所以对他们的教学方式不能讲过于复杂的理论,只能传授一些较为简单的常识性内容,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组织自身的语言,使语言更具亲和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前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两句至理名言无不诠释着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激发学生对小学体育课的兴趣是我们每一名小学体育老师继续改观的教学思路,这要求着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加有效且愉悦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小学的体育课更具实效性。
一、授课过程中要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授课时一定要能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到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以及分解动作,要让学生们产生好奇心[1]。在学习新的教学动作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只是靠着自身做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长久下去学生们会失去耐心从而失去兴趣,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可以由教师挑选一名动作相较标准的学生,让他做示范而后提问其他学生他的动作要领掌握了哪些?有哪些地方不对?而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同时要注意趣味性的教学,例如我们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可以以谜语的形式来进行引入,可以抛出谜面“同学们大家知道百家姓中有一个姓氏是潘字,那么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个字来猜一个动作,看看哪位聪明的同学能猜的既快又准。”谜语一出,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过来,这样做不仅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还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一举多得。
二、将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结合起来
年纪小的孩子们普遍具备一个特点,就是不知疲惫,好动,缺少纪律性。所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讲解的话,不仅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长此以往不仅是自身的教学经验没有一点进步,学生们也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了。
所以针对学生们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灵活的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游戏中,例如我们在进行《50米快速跑》的过程中就可以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学生们收到了比赛的刺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同时激发出学生们对体育练习的欲望。而且通过体育游戏我们能很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这样做即活跃了可让氛围,同时又让学生们记住了知识点,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不能为了提升学生兴趣舍弃培养纪律性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对学生的纪律性进行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纪律性是我们体育课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孩子们还小,不知道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且体育课程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而且一旦学生们没有了纪律性,管理起来就会向一盘散沙,老师一旦一眼照顾不到就可能会发生事故。所以一堂体育课必须有合格的纪律作为保证。例如我们在练习《4×50米接力跑》的时候就一定要分好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协助老师进行管理,特别是这种跑步的项目,必须要按照规则,因为这种运动比较容易受伤。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情绪变化的观察,当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得意忘形,反之不感兴趣的时候也直观的表现在脸上,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怒哀乐体现在脸上的这一点来观察学生们对项目是否喜欢。可以适当地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当不能过分兴奋,因为过分兴奋后容易疲劳,一定要将授课的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防出现学生们第二节课无精打采的现象,这样特别影响后续的锻炼效果。
四、重视体育课结束前的放松
在体育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往往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其实不然,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整堂课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学生在活动了一节课后浑身都活动开了,身体也是热的,如果结尾部分开展的好的话可以起到缓解疲劳,放松肌肉,放松心情的作用,反之如果结束后的活动没有做的话学生容易出现闪汗,浑身酸痛的现象,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授课都是有着不好的影响的。所以在授课时教师一定要将这个重点强调到,每次授课结束后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5-8分钟的活动身体,并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动作不标准的同学,表扬动作标准的学生,让学生们意识到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们有体验感,体会到活动结束后的身心喜悦,从而增加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阶梯,一方面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授课经验,另一方面也传授给孩子们一些基础的体育知识,为他们在未来的体育训练中夯实了基础。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共鸣,用自身最好的状态来为学生做好示范,给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印象,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对体育课的理解更加深层次,从而激发出对体育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许志刚.浅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