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体育选课走班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彭鑫
[导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彭鑫
        绵阳市安州中学  
        【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身体健康,体育学科的任务就是打好这个基础。而传统高中体育教学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在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与统一教学的矛盾;而选课走班正是化解这一矛盾的突破口。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体育选课走班的因素,旨在为体育课选课走班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 影响;高中体育;选课走班;因素
        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意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随着时代的发展, 过去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通过平时的上课观察和与学生沟通,我们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对现有体育课堂基本看法:那就是讨厌。学生在传统模式下无法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导致他们在体育课堂上态度消极,应付了事。在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去培养学生找到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从学习中锻炼,从锻炼中找到兴趣,最终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开展体育课选课走班,综合教材、教师状况、学校软硬件设施、学生自身情况等因素,建立合理的走班制体育选项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的目的。
        然而,笔者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发现体育课选课走班总的形势不容乐观。经过认真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影响体育课选课走班有以下因素:
        一、学校对体育选课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新高考改革在全国已经逐步推行。为了探索新高考改革中选课走班的有效运行,笔者所在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先行实验。实验发现,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各级各类学校多年来只注重高考学科的教学,对不参与高考的学科,学校管理上并不太严格,体育教师的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再加之学校实行的无差别的统一授课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锻炼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体质每况愈下,学校集会上晕倒、体育课堂上事故频繁发生,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整个社会对此广泛关注,学校也认识到需要大力提高体育的学科地位。学校实行的体育选课就是为了逐步缓解这种状况。
        高度重视体育课选课走班,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课改目标的基本前提。

学校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体育选课走班才会有机制保障,学校的体育教学才会发生根本转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会得到有效改善。
        二、学校开展体育选课走班要有硬件保证
        普通高中是各地基础教育的龙头。各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中,体育设施建设是一个刚性指标。笔者所在高中就是曾经的国家级示范高中,现在的省一级示范高中。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体育场地像400米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都一应齐全。尽管如此,面对近5000人的大规模学校,这些体育设施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按照每个班每周两节体育课计算,80个班每周要安排160节体育课。一般情况下每周只有35节课,除去第一第二节10节课,剩下25节课要安排160节体育课,每一节课至少要安排6堂。也就是说,每节课要安排6个班上体育课,场地就显得比较紧张了。而选课走班要照顾学生个体兴趣,所以硬件设施建设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才行。
        三、学校体育教师师资结构、课程设置与管理
        体育教师是有专业特长的。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结构与人数分布。合理的课程设置,要让每一位教师有足够的工作量,也要让学生选课意愿能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先让体育教师提出开课申请,学校综合评估教师开课申请后,再根据学生人数设计课程,设定学生选课条件。从笔者所在学校看,课程安排上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教学计划里面的课程,像田径、实心球等基础体育课程,还有体育选项课程,选项课的设计也比较多样化,包括健身操、垒球、棒球及常见的球类等项目都设置有课程,同学们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取。
        四、学校要建立对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激励机制
        体育选课走班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教师工作。习近平同志说,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何为高质量的教师呢?在体育教师层面,一是要有较高、较全面的体育专业素养,二要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三要有对学生关爱之情。高质量体育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安排的职业岗位上锤炼出来的。但是,并非学校给了体育教师教学岗位,就会锤炼出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师需要一定的机制才能产生。当前的多数普通高中学校均围绕着高考质量指挥棒转,学校所有机制的设立,出发点都是为了激励高考学科教师。因此,体育学科事实上在学校工作的被边缘化了。选课走班能否有效实施,还得学校管理者重视体育学科价值,提升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制定能激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考核体育教师业绩的激励办法。只有体育教师切实感受到职业价值,才会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选课走班运行质量才会得到根本保障。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选课走班也必将成为学校工作的新常态。作为体育学科内部的选课走班,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的发展。而影响体育学科内的选课走班因素,学校管理层必须深刻洞悉。只有学校提高体育学科的价值,加强有利于选课走班的软硬件建设,设立激励体育教师工作热情的管理机制,体育选课走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