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 郭震阳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构图能力的主阵地,一套好的教学法可使教学事半功倍。结合“生本教学”与“三课四学”制定引入-讨论-汇报-提炼-创作-反思6步教学法,对各环节的特点、功能、效果进行阐述,使学生学的有效,教师教的有底。
关键词:美术课堂;6步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学法”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法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法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指向、稳定。灵活、操作、完整5的特性。
一、教学法的意义
(一)指明道路,助其前行
洛克曾指出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教学法最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学生指明道路,给老师指明方向,助理师生前行。
(二)串联教学散珠
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绘画方式、创新点等一系列散珠,通过教学法将散珠串联到一起,使其严丝合缝,完整度高,从而将教学简明化。
(三)是理论到实际的桥梁
教学任务是要将抽象的变为具象的,也就是要将理论转变为实际物象,教学法就是其中的桥梁,教师通过教学模式备课、授课,学生通过教学法收益,最终完成由抽象到具象、由理论到时间的桥梁。
二、“6步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茂密的花》为例,结合“生本理念”和“三课四学教学模式”简说6步教学法具体操作方式。
.png)
(一)引入——激兴趣(首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利用视屏播放各种漂亮花朵图案的引入方法是本课首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花朵的形状、颜色,帮助学生回忆花朵的概念,在观看视屏中完成本课的首学任务并引出课题《茂密的花》,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前提因素。
(二)讨论——寻方法(互学)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交流的建构而获得的。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自主的获得本课的学习要点,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故采用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png)
(三)汇报——拓思维(群学)
增加教学中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是落实“以生为本”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对话的环节里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更加明显,认识更加全面,将学生与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扩散,通过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法:
.png)
(四)提炼——得真理(共学)
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对之前的交流答案进行提炼总结,形成对本课知识的整体建构,提升学生的梳理思维,达成了以下共识(如下图所示):
.png)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出以上结果,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构图知识的兴趣,自己提炼出的结果印象更加的深刻,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
(五)创作——验真伪
前4个环节都是为第5个环节打下基础,通过前4环节学生都已经学会如何利用构图知识将“花”画的茂密,将脑中的理解转化为手上的理解比较容易上手,作品展示如下:
(六)反思——固得失
课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创作作品并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在课后再次学习的记录下来。通过谈话交流,让学生积累知识,随后教师再拓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引用到其他课堂。
以上是以《茂密的花》课为例对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进行阐述,对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领域、也可以运用此教学法。
三、注意事项
各环节环环相扣,需注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及不同、把握各环节的操作要点,如下所示:
.png)
参考文献
[1]郑大明.教育就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龙泉驿区小学三性教育的课程建设理论框架简说[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3-7.
[2]郭思乐.国家课程从教师课程形态化归学生课程——生本教育20年之策略[J].人民教育,2018(Z2):108-112.
[3]常锐伦.欧京海.义务教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06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