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梁旭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好各项基础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寻找学习的兴趣
        梁旭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汪营镇石坝民族小学  445409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好各项基础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寻找学习的兴趣。我国进行的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培养兴趣爱好,其中美术作为小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科目,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对美术的学习中掌握发现美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创造。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   创造力
        引言:学校让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举世瞩目的美术大师,而是想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发现学习也可以快乐地进行,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知识学习是最值得关注的。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偏小,所以他们相较于学习会更喜欢玩耍,这是天性,教师要学会接受与认可。基于此,美术教师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以及接受能力,适当的调整上课的进度,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不正规的教学方式
        虽然在教育课程中美术是一门正式的学科,但是这也不能够引起学校以及教师的关注,他们进行美术教育就是浪费教学时间,所以也就经常会出现其他“主要学科”的教师占用美术课堂,即使其他教师不进行课堂占用,有的美术教师也不会太重视上课纪律与进度,只是以为的按部就班、毫无新意地进行课堂传授,导致学生也只是进行机械的美术学习,学习不到应该学习的知识。长此以往,这样美术教育状况智慧让学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不能专注学习,也就不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2)固定、死板的评价标准
        美术既然是一门学科那就避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但是如果教师进行了不正确以及不全面的评价,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由于美术教师对于知识传授的不重视,导致他们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也很浅显,不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就不能对美术教学产生深刻的理解,最终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很僵硬、死板。教师采用流水线的固定评价方式只会扼杀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是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初衷。美术是想象力的写实,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按固定标准进行评价,只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单一的教学内容
        首先,因为对于美术教育的不重视,教师就不会花时间研究如何进行有趣、创新的教学,只是敷衍了事的、照本宣科地进行书本知识点的讲授。书本知识也是很久才会进行一次革新,这也就导致美术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因为受限于教育条件,美术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绘画、速写,这些训练方式只能让学生接受一点点的美术知识,关于美术有哪些画家、流派等都不能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不能让学生对美术产生系统的认识,达不到核心素养下美术教育的目的。


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式
(1)学会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愿意花时间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方面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才愿意花费时间研究美术、学习美术知识。例如,教师就可以利用鲜艳、有趣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男生大多喜欢铠甲勇士、奥特曼等玩具、女生则更喜欢芭比娃娃、美少女战士等,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给学生展示他们按兴趣的图片,并且让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不同的颜色,最后让学生在发放的素描中进行填色,借此来训练学生对于颜色的敏锐度。随着教学难度的增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绘画轮廓,然后进行颜色的填充,前提是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进行绘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2)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创造力
        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会主动进行研究,研究与发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形成创造思维、提升创造力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培养创造力。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根据所在地年级酌情进行知识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苹果、香蕉、橙子等简单笔画的图形进行学习;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绘画形状与色彩都十分接近的苹果、香蕉等,并且让他们在相同之中寻找不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图形进行简单地增添或删减,例如对圆形进行简单的增加,让他们成为钟表或西瓜;对于高年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多种的增加或删减、让圆形成为钟表和西瓜。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配合
        人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都需要进行社交,且相互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是独自一人所达不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与意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小组合作与学习的方式来达到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可以进行绘画接龙的教学方法,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绘画,最后再由班级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的作品,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合作意识。
(4)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之间的学习能力与思想以及想象能力一定是会存在差别的,教师要学会接受这样的差异存在。教师一定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在最大的接受范围内内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知道无论理解的对与错,都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多多夸奖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是能够看见他们是一直在进步的,这样也能够间接地激发学会是哪个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过多的批评只会让丧失信心,结果就是学生没有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对美术学习产生厌恶的抵触情绪。
        结语: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好奇的,对于创造力也不是学生天生就拥有的,这就需要教师对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小学的基础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就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这样学生在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时,也能更加地顺利。
参考文献:
        [1]薛青.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
        [2]邵秋虹.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