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枝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中心校
535415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学生能够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认知,能够在感受个体价值的同时,努力发挥个体价值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促进作用。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改进,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够展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空洞的道理转变为学生的现实感受,发挥知行合一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元素,让学生去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中走出来,真正的走到外面的世界,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生活,看待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到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要引导学生对外在事物拥有科学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让学生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站在时代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勇敢的观察生活,参与探究,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要想真正的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教师就要适当的将生活元素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以生活元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够展现出更多的积极性,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探究者和学习者。
一、利用生活元素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和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认识不足,因此,学生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认识不清,并未做好定位,这极大的影响到了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之下,教师要突破原有的主科和副科的观念,善于通过生活元素的选取,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故事入手,在充分挖掘教材中资源的基础之上,深刻的理解互联网为社会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为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案例,引导学生能够生成健康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善于倾听其他人的观点,并把握其中的重点,借助思维的碰撞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既能够培养起良好的品质,也能够面对未知,勇敢向前。
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代入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关注到学生的代入感,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多元手段的多样化。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强烈的代入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之上,对自身的行为做出改变,对问题进行分析。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实现代入感的加强。在课堂开始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思维拉回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于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学习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在教师的情境指导之下,提升自我,深化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知。
例如,在“我们小点儿声”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拥有强烈的代入感,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注意力:“说一说班级中哪些声音让你觉得不愉快?”“当你听到班级里有大声喧哗的声音时,你是怎样的感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讨论,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培养起良好的行为,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利用各种生活元素和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道德理论知识,实现对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将网络元素融入课堂之中,在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新闻和案例,通过对新闻热点问题的分析,培养小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新闻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通过创设情境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之中,在良好班级氛围的引领之下,实现自身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艳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
[2] 王彩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女报(时尚版),2019.
[3] 胡静.从儿童的世界出发 追寻有温度的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18(25).
[4] 杨桂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6).
[5] 陈静.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