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船精神,礼赞建党百年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晓娟
[导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不管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张晓娟
        天津市新华中学        天津市河西区   300204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不管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沿着先辈的足迹,重温入党誓词,瞻仰南湖红船,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回顾建党岁月,正是在中国社会风雨飘摇中,红船开来历史新坐标;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一路劈波斩浪,不断开创新辉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今天,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恰风华正茂。当然,不管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沿着先辈的足迹,重温入党誓词,瞻仰南湖红船,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
1 风雨飘摇,红船开来新坐标
        党的一大会议于1921年召开,客观上讲,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都为一大的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用上海孕育、浙江落地来概括。那么为什么在会议召开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会址的转移呢? 这是由于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会议被迫中断,经过商议,代表们紧急选择做3小时火车到嘉兴南湖上继续议程,当时,这条红船,在白色恐怖阴影下,既不靠岸,也不要傍岛,就在湖心游荡,李达夫人王会晤同志在船外放哨,一看见有船靠近就敲击着船梆发出信号,为了掩人耳目,船内还放了麻将牌,13个中共代表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会议开的非常顺利,从上午11点一直开到晚上6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产生第一个决议,确定党的名称,并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会议结束后,代表们悄悄离开嘉兴,将革命的火种带向了全国各地,就这样,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当时的中国,有200多个政治党派,每天成立的组织和解散的组织一样多。建党之初,谁能想到中国共产党能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50多人,到今天拥有9100多万党员,世界第一大党、世界最强政党、世界最牛创业团队……这些赞誉,属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 红船。这就是在风雨飘摇中,红船开来历史新坐标。
2 劈波斩浪,红船精神放光芒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 ,首次提出将“红船精神”概括为 :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对建党精神的高度提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气质和风骨,不断指引着我们劈波斩浪,红船精神放光芒。
2.1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早期的共产党人中,李大钊,中华大地第一个传播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产生重大影响;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小组;陈望道,完成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毛泽东,最爱读的书就是《共产党宣言》,看了不下一百遍,但他最可贵的是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等等,他们做的都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这些个“首创”像一束光投进被黑暗笼罩的中华大地,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党的有力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我们还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彪炳人类史册的奇迹。这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
2.2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党的一大能在白色恐怖的险境中召开,后来敌人的百般阻挠,辗转到嘉兴的南湖上缔造党的事业,靠的是什么?红船精神正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我们知道一大的13位中共代表,结局却不尽相同。

有信仰坚定,坚持到底,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的:毛泽东和站在他身后的董必武。还有为了信仰而英勇牺牲者: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也有叛变者、反革命者。同样的起点为何有不同的选择?是什么支撑着真正的共产党人克服重重苦难?
         我们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2.2.1 邓恩铭写给母亲的诀别信
        旁白:邓恩铭,水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最年轻的一大代表,参加党的一大会议时年仅20岁,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年仅30岁时英勇就义,在诀别前写给母亲的信。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2.2.2 夏明翰写给妻子的信:
当然,我们是从来不缺后继者的。夏明翰就留写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名句。
2.2.3 陈觉、赵云霄
        最打动我的是一对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双双被捕,陈觉离开妻子赴死的时候知道妻子也将被处死,只是因为怀孕延缓几个月。赵云霄在狱中诞下孩子,给刚满月的孩子喂完最后一口奶赴死的时候知道她的孩子将从此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他们不是没有选择,只要放弃信仰,便可换来三口之家。透过这三封写给父母、写给妻子、写给孩子的决笔书,你感受到了什么?他们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为什么敢于牺牲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当然,不会忘记,今天的事业不仅有名流千古的英雄,也是由无数无名英雄铸就的,在中国最大的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有着25000多个忠骨,他们或许没有名字,只要你记得,我就活着,红船精神就是用无数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来铸就的。
2.3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还体现在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红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一共15条,不到900字,文件中明确规定,我们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党的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早期党员来看,比如:陈独秀、李大钊,作为北大教授和发表文章获得的报酬,每月收入有300块大洋,要知道,普通工人15块,可以说他们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去世时李大钊家里的财产只剩1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借遍亲朋好友。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党。这一点至今始终未变,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在红船精神的感召下,在100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又相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红船精神是最早形成的,后期比如延安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等都保留了红船精神的风骨,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
        我们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更要继续走好前行的路,百年奋斗,圆梦正在今朝;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让我们每一位青年人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党的血脉,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张晓娟,女,1987年2月,汉,南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天津市新华中学政治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