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基钊
福建省尤溪县联合中学365100
【摘 要】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浪潮中,我们要把道德与法治课堂还给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尝试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弊端
1、虽然道德与法治是中考科目,但分值低,属小科,不被重视,除了少数专业教师任教外,其余都是非专业老师任教,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2、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尤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缺乏。由于一些陈旧教育观念和贫乏物质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导致农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
3、学生素质得到提高。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
4、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具有时代性特征,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进而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以此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小情节,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在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教学中,都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学习效率。
2、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以问题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当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教学方法。在问题情境中,问题为主导,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为培养学生能力思维服务;情境为补充,为问题服务,它起着烘托情感、铺垫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问题情境不同于简单地发问,而是通过情境的烘托,使问题的提出能与学生的情感有效结合,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状态,使学生愿意克服思维障碍,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有效避免“卡壳”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穿插音乐情境,渲染学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美感来渲染学生情感。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教学中来。但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4、讲解时事情境,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新闻事件适时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并紧密结合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情境创设,选取的是当时最新、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 展《例谈创设高效情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吴育林《创设情感体验情境例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