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任辉敏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任辉敏
        天津市和平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STEAM教育理念及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对基于此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模式
        一、STEAM 教育理念概述
        STEAM教育理念并非采用多学科简单叠加的方式,而是在教学模式中利用有效串联各种零散的知识点,使其得到有效整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使知识掌握及实践能力都得到重点关注和强调。其中STEAM教育理念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更注重知识体系的理论性,容易使教学氛围枯燥、呆板,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抑制。通过STEAM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将学生生活实际与项目主题有效结合,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学习和重组,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实现知识迁移。
        (二)跨学科性
        STEAM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使传统的教育理念与超学科的重实践特点有效结合,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不断融会贯通,从而使课程的真实性予以体现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运用的趣味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通过不断实践运用对自身经验进行积累,进而进一步体会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
        (三)艺术性
        STEAM教育理念中融入了大量的艺术性及人文元素,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能够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使教学需求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得以有效满足[1]。
        (四)实践性
        STEAM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学习及运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同时对结论性知识进行有效架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有效提高。
        (五)协作性
        STEAM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培养。通过教育项目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如对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项目主题进行确定、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制定、项目活动有序开展以及最终完成小组任务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独立学习,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自主学习,以及角色互换,从而实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基本技能掌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还需要从工程思维及系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看待,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其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一)技术意识
        此意识培养主要针对学生对技术问题和技术现象的感受及领悟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对技术与人的关系进行把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存在的技术现象进行发现和探究,并将复杂问题不断细化成技术问题,在攻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技术意识,同时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二)图样表达
        学生能够借助图形样式,针对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或主观意念,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

同时学生可利用平面、三维软件或手工方式对技术图样进行绘制,使可视化的表达形式得以构建。
        (三)物化能力
        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与自身生活经验加强结合,并根据项目或任选要求,对方案进行设计,合理选择和使用工具、材料、加工工艺等,对产品或模型进行制作和最终测试,使技术基本知识与技术形态之间实现转换,从而有效体现学生的物化能力及技术创新意识[2]。
        三、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将通用技术课程与项目教学模式有效整合,并在各阶段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入通用技术的学科素养培养要求,从而使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构建。
        (一)项目教学模式应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可将项目实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项目产品制作为驱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技术教学模式。在实际学科教学应用时,首先需要确保项目主题来自于学生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解决。此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游戏通关的乐趣[3]。同时学生在项目各个阶段中,对各种资源及工具进行充分利用,如:画笔、木板、计算机、锉刀、木工床、框架锯等工具,使学生的想法能够转化为现实。
        (二)项目教学模式构建
        首先需要对项目主题及项目内容进行明确。教师在项目开展前应对微课等新媒体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认知水平,对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发探索的积极性。
        其次需要对项目开展方式进行明确。项目开展通常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涉及新知识点的教学项目进行独立完成,以及在教师指导和监管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完成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评估者,教师需要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学习需求加强关注,并为其操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项目进度加强了解,确保能够对其进行及时、适度指导。
        再次学生需要结合项目计划进行分工,从而使其能够将项目方案转化为实体或模型。此阶段要求学生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及应用,其中包括了设计、美化、实践等物化能力。在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及交流环节中,各项目小组能够通过相互交流,对学习过程及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所了解,促进学生对自身更加完整的学习框架的有效构建。
        最后需要对浓缩了项目教学目标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学生技能常水平、知识学习程度、意识及品质培养水平等。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检验质量,需要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4]。针对整个项目的评价主要包括了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两种,其中还可从个人评价及自我评价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结合他人及自我两个角度对自己的表现及成果进行客观看待,使其观察能力及评价能力有效提升。
        结束语: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通过STEAM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使情境性、跨学科性、协作性、实践性、艺术性有效发挥,与项目教学模式有效融合,对课程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使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程中,需要对教学模式加强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 STEAM教育理念下通用技术校本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 姜茂荣.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J]. 西部教育导刊, 2019, 000(005):P.37-38.
        [3] 杨荣良. 基于STEAM教育的高中生设计创造力的培养[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19, 000(011):19-21.
        [4] 黄丹.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10):0150-0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