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里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核心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理论等,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把握生物学学科的本质,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合理的情境,给学生提出适合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学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生物理解能力,已成为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课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比较枯燥,加上内容抽象,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核心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1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现状
1.1教育理念落后
生物学科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但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非常落后,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部分教师缺乏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研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核心概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热情,对生物核心概念不能深入理解,也不会灵活变通,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会解决。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新课改的思想为指导,合理开展生物核心概念教学。
1.2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的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式比较落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被动地学习并进行大量的训练。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掌握核心概念[1]。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缺乏思考,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降低了生物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2.1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核心概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课堂中利用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进行概念教学,为抽象的概念学习提供了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素材。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产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及实践经验或者科学实验等等教学手段都会促进新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都能通过网络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生物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2]。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给学生多角度展现课程内容,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顺利构建生物核心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构建概念模型,清晰呈现概念要点
在概念图的构建中,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概念图要便于记忆。概念图中呈现的知识点应该是主干的、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第二、概念图要体现知识的网络化。应该由关键词串接形成知识主线,由线交织成网。第三、概念图中的内容要有较强的内在联系。比如细胞呼吸概念图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条件和过程既能体现区别也能显现出内在的联系。第四、概念图要体现生成过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要为后续的知识内容填充留有一定的空间。
2.3以问题串驱动核心概念的教与学
对于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生物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学生基于这些问题展开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归纳而不是演绎,强调学生发现或自己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留有一些生成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内化[3]。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就由体外燃烧到呼吸作用再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将其比较归纳总结出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样一条知识主线。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生成性而不是灌输式的概念教学。
2.4概念学习效果检测与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概念学习行为进行检测时,应当遵循许多原则。例如,测试应当包含有难度梯度的习题。测试应该满足学生对概念的记忆、理解、运用等多个层次的设计。题型也尽可能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2.5概念教学需关注全体,需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可以从概念教学中获益。采用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创造出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兴趣的思维碰撞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概念教学最终是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提升的教学。概念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符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规律,有的概念需要以整个模块为载体展开,有的概念则需要以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概念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完成情况更要着眼于课外、实际生产生活中,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5]。概念教学最终指向的应该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学概念到理解概念再到用概念以及在使用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尝试审视概念的科学性,为生物学学科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
总而言之,虽然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后,其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学习压力大,学习课程多,内容复杂难懂,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复杂、抽象的核心概念简单化、具体化,还要把生物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窦新永.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新课程研究,2019(09):85-86.
[2]郝琦蕾,姚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12):111-113.
[3]邹海妹.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07):43-44+51.
[4]张硕.在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