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市300467)
【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东方绘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写意画因其笔墨的趣味性和课堂教学的易操作性较多的出现在小学美术教材中。遵循小学生的学情以及新课标中国画的教学目标,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国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写意国画 游戏化教学 笔墨 技法
中国画是用毛笔蘸色、墨以绢或纸为载体呈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按照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写意画因其“妙在似与不似”的意境美和“写胸中逸气”的畅快感更容易让该年龄段的学生接受和掌握,所以较多的出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朽的灵魂。童蒙养正,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涉及有关写意国画的课程显得尤为关键。
现代美术教育家约翰内斯·伊顿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死板地临摹作品,很容易使学生对写意国画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玩中获知,乐中得识,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领会中国画的精神内涵。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高尔基先生的这句话证明游戏化教学的的可行性。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娱教结合的教学形式。指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与生俱来的爱好心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浸入式的教学方式,将游戏作为与学习者有效沟通的平台,使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加简单易接受,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脱离传统的单向说教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
一、游戏中渐入佳境增知识
据笔者了解,班级大多数儿童都特别喜欢可爱的小动物,特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课《动物的脸》为例,阐述游戏化教学在水墨写意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意国画知识的小游戏、小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导入,设计出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入佳境,激共情,引其思。
在学习《动物的脸》一课时,我先邀请几名同学上台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模仿者的动作和叫声,让台下的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这样的游戏形式一下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教师将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作为背景开展美术游戏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意国画知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换换环境,让学生走进美丽的校园观察生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甚至可以到附近的公园或社区,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用手中的笔墨表现美、传递美。
二、游戏中潜移默化练技法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曾经告诫我们: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大;由于写意国画意境深远,技法多变,学生对各种技法比较生疏,教师若采用直观讲授法给学生简单灌输,直接讲解写意国画的技法,很有可能使学生感觉写意国画知识很枯燥,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各种国画技法和技能。
在学习《动物的脸》这一课时,教师举行动物五官拼贴的小游戏,让学生分小组,比赛拼贴不同的小动物,便于学生在描绘时突出动物的特点,熟练的掌握用中锋、侧峰、逆锋执笔作画的技法。正确执笔姿势以及何时中锋、何时侧峰对小学生来讲很难拿捏,在同学们刚接触中国画时我们举行了很多小游戏攻克这个难关,比如“长线擂台赛”,“照猫画虎”模仿秀等小游戏,请同学转换角色做小评委、挑战者、小园丁等各种各样令学生新奇的身份,类似这样的形式足以以点带面,以小组带动全班,使学生学习氛围异常高涨。
写意国画中有很多神奇的技法,如水破墨、墨冲水、没骨法、点染法、撞色法、吹色法、甩色法、拓印法等等,教师大可利用这些技法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很多国画知识。例如,画《动物的脸》时,狮子蓬松的毛发可以利用破墨法,用浓墨画发散状鬃毛后立刻加水,利用水的张力结合生宣的特性产生漂亮的肌理效果,使狮子的毛发看起来更加蓬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肌理效果等学生实践、探索用来表现动物的皮肤、毛发等。此时,让学生化身为“科研实验员”取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神秘药水,例如,添加洗洁精、胶矾水、胶水、盐粒、木屑、牛奶甚至是面包屑等材料生通过做实验观察这些“药水”滴在墨上呈现的神奇的肌理效果。教师将游戏化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美术课堂,使学生感受不同技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三、游戏中寓教于乐学笔墨
常言道,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笔墨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墨色和水分的比例变化引发墨色浓淡、枯润的变化,如果教师古板的教授孩子笔墨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创设游戏情境是游戏化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教师在国画教学活动中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笔墨技法。
古人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在学习《动物的脸》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学期初步接触了写意国画,对笔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感受笔墨变化,教师可以设计笔墨接龙的小游戏,请小组成员依次挑战由浅到深、由深到浅画墨线,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墨色变化更自然。在游戏后,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强调笔墨知识,使学生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笔墨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游戏化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写意国画,使传统印象中古板的写意国画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语言,使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发现、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在游戏中爱上写意国画。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创新,妙在灵活。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在长期的实践中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期待,充满强烈的新鲜感。长此以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意国画知识,在为我所用的同时也深深的烙上民族文化的印记。
参考文献:
[1]黄穗远.点燃学生课堂的激情——实践初中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洪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