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虹
肇庆鼎湖逸夫小学,广东省肇庆市52607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为所有学科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教育重视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德育排在第一位,可见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和信任,能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成功教育;赏识信任;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发展德育是至关重要的,小学也正是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的班主任来说,让学生们的得以全面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赏识与信任,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基于此,我将重点谈谈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德育工作中融入赏识与信任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有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是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的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中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死板的讲课方式提升。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渗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养成良好品质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在帮助孩子们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德育水平。
(二)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赏析,德育教育缺少对学生的信任
有些教师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负责班内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严厉,这种班级管理方法会阻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其次,一些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不够,在学校很少观察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加以鼓励。
教师要准确发掘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赏识和信任学生,从而实现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格。
二、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方式,融入赏识与信任教育
目前,老师们对班级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个别老师更关注的是班级里的总体成绩,因为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一种集体荣誉感,所以个别班主任都会用各种方法提高班级里的总体成绩,甚至外界更是以这样的智育成绩去评价班级里同学的整体发展,但这样的评价对于目前的社会而言显然完全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段,赏识与信任教育是更为重要的,老师们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学会去赏析与信任每一位同学。而赏析教育要本质上就是让教师用自己的爱和真诚去激励学生。我们的赏析主要是关注学生之前有的特长、闪光点、成功点等,从正面去赞扬、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例如,教师在看到学生拾金不昧的时候,要对这些学生在班上加以表扬和鼓励,这种方法会让这学生以及其它学生懂得在以后的生活中怎么做,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当然赏析不是一味的鼓励、表扬,虽然它本身也是承认学生会有失败,会有差异,但也不是全无底线的包容学生一切的失误的问题。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度夸张的不合实际,过于随意等的表扬方式。
而信任教育,就是给有犯了过失与过错的孩子予以十分的信任,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与自爱,从而让他们的上进心得到激发。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减轻他们内心的压力,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让他们不自卑,这样能够更加塑造他们完美人格,让他们在起步阶段更好的走向人生的更高成就。
(二)改变师生关系,施以赏析与信任教育
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得不好,那这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就不好,班级上的学生整体德育的提高就更加无从谈起了,用赏识和信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来改变师生关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爱呵护,用心赏析,给予信任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学生们在学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我们要首先以爱为前提,加强和同学们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犯错,有过失的孩子,有时候会受到别的孩子的另眼对待,有时会总是待在自己曾经犯的错误中,对每一件事都十分敏感,产生自卑感,这时就要教师对他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爱心,深入去了解他的心里的想法,为他创设施展才能的环境,让他自信起来,从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感。
其次,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所差异,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低同学,教师一定不能把他们全盘否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对他们多加鼓励,使这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另外教师要信任学生,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管理,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小学生为向家长和教师证明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而努力做好每一项班级工作。这样让他们充满信心,学会迎接学习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相互欣赏与信任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也很好,对学生的德育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把班级里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动态,发现小组成员在学习中的优点,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帮助同学们养成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欣赏与信任,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同样也可以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这样的教学同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为同学们解答。课上是师生,课下是好伙伴,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这样同学们才能真正的对教师充满喜爱,对他所教的科目同样充满热爱,师生和谐才能促进孩子学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活跃课堂氛围,使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教师要重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而赏识与信任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力量,让学生与教师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得到教育与情感的双重满足。同学们通过这种赏识与信任的教育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上完全找到了自信,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并逐步发扬光大。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陈丽燕.成功教育,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与探讨[J].新一代:理论版,2019(13):116-116.
[2]周玉蓉.成功教育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与探讨[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000(005):P.256-256.
[3]周红英.成功教育从赏识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2019,000(005):224-224.
[4]张爱萍.德育应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J].名师在线,2019,000(017):P.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