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肖峰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前陈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阅读有零散碎片化的阅读,更多地让小学生们认识字词和掌握句型。而整本书的阅读强调培养小学生对书籍主题和故事主线的把握,更能让孩子汲取书本的精华。整本阅读让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情感,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本文旨在帮助孩子解决阅读困难,引领孩子阅读整本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整本书;开展策略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有两种,打开一扇门和打开一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时代背景的人,和他们进行思想和灵魂上的交流。可是我们都知道,许多小学生只是单纯地阅读,是一种零散碎片化的阅读,他们没有去思考书的主旨,那就更谈不上汲取书中的精华了。诚然,一部文学作品篇幅较长,孩子读起来确实会有些吃力,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放松甚至放弃让孩子阅读整本的书。相反,这才是锻炼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和享受阅读乐趣的最佳过程。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解决阅读困难,引领孩子阅读整本的书,“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立体的阅读空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提高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兴趣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起点,是主动阅读,积极阅读,探求知识的内驱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了兴趣,乐于读书,阅读能力才有可能逐步提高。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要把握课内课外的时机,引导孩子去阅读。开展“班级共读”、“你读我听”等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介绍作者生平故事、创作背景等读书指导;釆用多种媒介阅读等均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开展过“班级共读”的读书活动,通过阅前导读、阅中推进、阅后交流的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阅读一整本书。
如在阅读《绿野仙踪》这本书时,我讲了作者的生平和相关的书评来导入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鲍姆本人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在阅读前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就要投入到阅读当中去了。学生读一整本书常常会有读不下去的情况,这并不一定是能力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兴趣的流失。一开始读书时,学生可能兴趣很浓,但读一整本书的过程会比较长,有些学生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怠。或者因为理解能力有限,导致读书质量不高,变得敷衍了事。这时候,阅中的推进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学生整本书阅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展了“读书小报”“制作书签”“设计读书卡片”等活动来进行阅读的推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节奏,而且接续了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下去。
二、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好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然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力就能奏效,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优化阅读环境。此外,家长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大多数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好的环境如同中国古代的“书香门第”,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父母要起到孩子的阅读榜样作用。其次阅读要有计划并能坚持不懈。
(二)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读书过程中伴着积极的思考,不但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且还能出人意料地显示聪明智慧。
如有个孩子读了《跑猪噜噜》这本书后,第一件事就是为猪“平反”,从外貌、卫生等方面反驳了我们对猪的第一印象。
这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让孩子边读书边思考,把阅读还给孩子,支持他们的思考,鼓励他们去思考,不但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孩子一边读书,一边作画圈批注,简单地勾画,或者写下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读书动笔有很多好处,不但能够帮助记忆,还可以掌握书中的重点、要点;还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等。
三、注意选择,帮学生慎读
浩瀚书海,优秀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适合小学生读的书也有千千万万,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去选择,学生容易挑花了眼,也会出现“狗熊掰玉米”的现象。学生的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选择书的质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地阅读效果,是老师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依托教材,链接整本
整本书的选择,师生必然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历程,我们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纵向的延伸,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了解作者,了解整本的书。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课文内容与名著之间的联系,一篇可以带一本,一点可以扩一面。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教材所节选的整本作品,这样学生也会有兴趣。
如教学《哪吒闹海》这篇文章,我提出让学生读一读儿童版的《封神演义》,学生很感兴趣,很快大部分学生就能够讲出很多书里的故事了。再比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之后,我推荐学生去读《呼兰河传》,学生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二)联系实际,老师推荐
在整本阅读的材料选择上,凡是内容和形式没有毛病的都可以用来作整本书的阅读。但是教师要做的,是了解班里的流行趋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方面。与教材配套的读本确实很好,然而仅仅只有这些也是不够的。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书难以从教材的角度进行拓展,因此还应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来进行选择。
如有一次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看了《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电影,在班上讨论故事情节与电影画面。我就推荐他们去读一读原著,看看原著与电影的区别是什么,果然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学生把原著的描写和电影的画面进行对照,无形中学会了很多的写作方法,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连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按学生自荐,各取所爱
我曾经在班上开展过“每人推荐一本书”的读书活动,效果非常显著,学生们愿意把自己爱读的书推荐给其他同学。不但能够从中体验分享的乐趣,还能多几个同趣之友,自己在书中看到的一些“段子”“包袱”也有人能接的上了。
比如有的学生爱读《淘气包马小跳》,经常说一些马小跳的“名言”,可有的同学听不明白。自从他推荐了这本书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孤独”的感觉不见了。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讲了《列那狐的故事》里的一段,有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乌丢丢奇遇》的一篇……引发了其他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一时间,班里的阅读氛围变得异常浓郁,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孩子也被其他同学感染,多读了几本书。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浩繁的过程,整本书的阅读更是智力与毅力的考验,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地乐读、习惯性地好读,再经过选择地慎读,才能够最终会读,才能够遨游在书海,获得精神和灵魂的丰厚体验。
参考文献
[1]夏冰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53.
[2]田玉娟.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现状、挑战及转变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 85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