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戴焰英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
        戴焰英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中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德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广大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以便为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良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针对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怀;小学德育;渗透路径
        一、引言
        现阶段,随着人才结构体系的优化调整,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德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状况,这就要求广大小学班主任必须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切实认识到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增强德育效果创造有利的条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优化小学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爱国主义情怀的渗透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怀的培养入手,通过一系列爱国素材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这其中既包含了实际案例,也涉及了优秀传统文化,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德育教育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其次,爱国主义情怀的渗透还能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爱国主义情怀的渗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样性途径掌握德育知识,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也能促进德育教育的多元化发展。[1]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爱国主义情怀的渗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只有确保集体荣誉和利益,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班集体,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这对推动班级建设的深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此外,在集体荣誉感的指引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将为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着思想指导的作用,将其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从而引导小学生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2]此外,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也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与教育性,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1.树立良好教师形象,渗透爱国主义情怀
        班主任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本身就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同时也是一种德育资源。这就要求广大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在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的同时,也能增强自身的教育价值,通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因此,要想实现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广大班主任首先就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爱国的教师形象,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自觉形成爱国意识,从而促进班主任育人功能的显著提升。

比如,在平时升国旗的时候,班主任必须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切实做到保持安静、行注目礼,将自己对国旗的尊敬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学生展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为了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班主任可以在平日里自觉佩戴上国徽,以便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创造有利的条件。
        2.立足德育管理内容,整合爱国主义资源
        德育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小学班级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德育管理入手,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班级规章制度当中,不断整合多样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争取在完善班级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班主任可以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班级体等内容纳入班级管理制度当中,引导学生将其作为行为指导规范,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为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上述内容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借助学科教育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进而促进学生爱国意识的显著提升。
        3.以主题班会为纽带,建立教育长效机制
        要想实现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班主任必须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现阶段,德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德育工作已经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要想将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当中,班主任必须要努力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而主题班会活动恰好为班主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与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主题班会相结合,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争取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的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从而获得理想的德育效果。[4]比如,班主任可以将主题班会设置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来确定班会主题,如“红色文化在我心”、“我爱我的家乡”、“雷锋精神永不朽”等等,借助多样性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情怀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4.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爱国情怀
        此外,爱国主义情怀还应渗透到德育实践活动当中,这样才能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此,班主任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当中,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正确观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比如,班主任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场所参加公益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奉献精神的真正内涵,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奉献祖国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爱国思想的升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完善小学德育体系的必经之路。鉴于此,广大小学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情怀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争取在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的显著提升,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进而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论坛,2020,7(14):196.
        [2]黄海霞.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休闲,2020,12(30):191.
        [3]葛琪.聚焦爱国情怀,探寻小学德育教育创新路径[J].德育建设,2020,12(01):16+20.
        [4]刘文君.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8(06):45-46.
        [5]张少云.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0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