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雪华
河南省濮阳市颜村铺乡五常小学,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如何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当下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仅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并提升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问题分析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中,不管教学什么内容,贯穿始终的一条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见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都在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我们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那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越来越多老师选择创设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冰冷的书本知识转化成鲜活的、生活中的知识;把静态的概念转化为动态的探究活动,把抽象的定义转化成生动的过程,把简单的知识的转化成深刻的思考,让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1.2 有效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不仅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且数学方法也是抽象的,并且大量使用抽象的符号。
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简化一些数学教材的难点问题,有效地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一些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找寻到学习的规律,强化他们对于难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到,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就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慢慢的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实用意识。
1.3 使数学知识更好地回归生活
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为了拉近学生与“用”的距离,可能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太小,学了很多知识暂时用不上,学生就感觉数学知识是“遥远的”、“看得见用不着的”,这就要求教师变练习题为“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习题不一定要写出来、算出来、答出来,但是一定要有学生的思考、发现和总结。
学生学习完《条形统计图》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习题:深入生活,做个小小统计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比男生多,这是普遍情况,还是特殊情况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调查其他年级的情况,制作统计图。并试着写一份分析报告,把你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发到班级群里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学习完《图形的运动》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习题:请同学们根据七巧板或自己设计的基本图案,设计一幅镶嵌图,看谁设计的最漂亮,并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班级群里面,再简要的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设计的。
荷兰数学家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如果巧设一些练习题,变传统的“写、算、答”为“思、想、说”,让“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形成一个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更好的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常见的问题
2.1 教学缺少趣味性,为了渲染氛围而生活化
在平时上课时有的教师从众心理严重,总以为数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才算符合新理念新要求,把一些数学知识牵强附会地和生活相联系,这样往往起到东施效颦的效果,造成教学内容前后不一,课堂结构不能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一旦离开现实生活情景,学生还会不会学习数学?一些牵强附会的做法能不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从数学学科内容上来看,数学不仅包括应用数学,还包括纯数学理论。从数学教学目标上来看,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通吃”所有的数学内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数学素养。
2.2 生活实践缺失,课后延伸缺少有效引导
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课堂上讲的很精彩,生活联系实际运用的灵活自如,而课后不太重视布置数学实践性作业,还是主要以纸质性作业为主,以为数学作业就是要写出来、算出来、答出来。也有可能教师存在懒惰心理,不愿意费心费力的设计练习题,现成的成套成本的试题布置下去,既利于检查又利于书写。这样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以为数学知识和“用”没有联系,教师非但没有缩短这个距离而且还加长了。
教师只有改变陈旧的观念,“放手一搏”几次,及时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过渡到生化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学以致用”,才能让“用以促学”来反哺学生,最终达到“学用相长”的育人目标。
2.3 教材研究不透,把握不好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出数学知识是大多数教师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做法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把握不好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将数学本质与生活实际相混淆了,
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有些教师拿着三角板、剪刀等生活中的实物引出角的图形,但是事实上角作为一个抽象的数学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的墙角、桌角、衣角等不尽相同。角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图形它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有很多字词也与角相联系,比如角落、角色、羊角、一角钱等等,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以上这些“角”与数学中“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夹角”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些生活中带有角的称谓,根本不是几何学范畴里的角。这样热热闹闹的组词活动,作为课堂引入,是不是指向数学的本质内涵?其实此角非彼角,这样的活动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让学生对角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数学教学不能脱离数学内涵与数学思维,如果课堂上的数学文化、历史故事、生活场景、游戏活动能够给孩子带来数学的思考与启迪,那么这个设计、这个环节、这样的内容就是有价值的,否则不如返璞归真,从数学的角度学习数学。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带来的好处有许多,不仅仅可以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提升我国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对于我国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今后日常生活中思维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研究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3]张范辉《课堂不能只教知识》
[4]贾艳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学周刊,2021,第4期
[5]王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