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戏曲之“台” 唱素养“之戏”——戏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周颖
[导读] 戏曲这门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进课堂是对戏曲艺术的有效传承
        周颖
        浙江省龙泉市锦溪镇双岭小学
        【摘要】戏曲这门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进课堂是对戏曲艺术的有效传承。小学生对戏曲认识较少,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戏曲教学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运用戏曲艺术魅力,激发戏曲学习兴趣;结合戏曲艺术特点,优化戏曲教学方法;创设戏曲欣赏氛围,培养戏曲鉴赏能力这四大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戏曲进课堂;文化传承
        戏曲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包含了表演、舞蹈、文学等因素。当前我国提倡国学教育、弘扬我国的国粹,戏曲逐渐的进入到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戏曲认识较少,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合适的学习感知机会,并基于此来让教学难点得到突破,让学生产生戏曲情节,使他们的音乐学习视野得到拓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搭戏曲之“台”、唱素养“之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制订戏曲学习目标,明确戏曲学习方向
        《音乐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戏曲教学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要求,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规定标准在教学过程里安排一定量的戏曲教学。
        (一)基于《课标》要求,制订总体目标
        新课标强调,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必须要尽可能的熟悉更多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通过了解和学习各类艺术形式来提升自己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对于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学生个人的艺术情操。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戏曲进行了解就格外重要。学生通过对戏曲进行学习,可以系统地理解戏曲的艺术表达形式,并且对于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二)基于学生学情,制订细化目标
        教师在对学生开始戏曲教学之前,必须对所教的戏曲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出戏曲的核心脉络以及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系统地构建教学方案。同时,还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为学生初步介绍现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情况,并且详细介绍《红灯记》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情节发展等要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一陌生戏曲形式和种类有初步的了解,并且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运用戏曲艺术魅力,激发戏曲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让戏曲这一瑰宝得到继承与发扬,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通过合理的方式逐步的让学生对戏曲进行了解,进而让学生对戏曲产生情感,并使他们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
        (一)运用戏曲表现手法,激发戏曲学习兴趣
        戏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唱、念、做、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对故事进行讲述,以演故事做开头,通过故事来对人物进行介绍,通过人物来对历史进行讲述。大部分孩子在面对戏曲时都没有兴趣,原因可能是戏曲具有非常拖沓的节奏,他们不是很了解戏曲。因此,教师要尝试着将包含童趣的曲调播放给学生听。
        (二)运用戏曲故事内涵,激发戏曲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戏曲艺术家进行了解,并明白我国戏曲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样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戏曲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戏曲进行学习,和他们进行互动,让他们展开更加有效的学习。
        三、结合戏曲艺术特点,优化戏曲教学方法
        通过音乐课堂能够对戏曲艺术进行很好的普及和推广,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上展开戏曲教学,让他们产生戏曲学习的兴趣,我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下面这些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范唱教学法
        教师在教唱戏曲歌曲时,要将自己的演唱特长展示给学生,为他们做示范,特别是那些学生不熟悉并且非常难懂的艺术,更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 “表演”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的戏曲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戏曲学习中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组织“小能人”“小戏迷”“小百花”等评比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拥有非常高的性质,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探索与“唱念做打”来使自己的戏曲素养得到提升。
        1.组织学生个人表演戏曲 、组织学生合作表演戏曲
        作为表演唱的形式之一,戏曲表演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和掌握,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戏曲表演。在众多的戏曲表演中,模仿是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戏曲的过程中,还可以创新式地运用项目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开展表演。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五年级的《京调》时,考虑到这首乐曲是根据京剧素材写成,同时融入了笛子与乐队演奏的民族管弦,为此,从课外选取同样根据《京调》而改编的《苏三起解》,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表演,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认识和了解戏曲“唱念做打”基本功的要求,不断深化对京剧的印象。
        四、创设戏曲欣赏氛围,培养戏曲鉴赏能力
        应该如何让来欣赏戏曲音乐呢?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明白到一件事情和他的利益息息相关时,才会使他们的内驱力得到激发。
        (一)巧妙安排,丰富戏曲鉴赏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密切留意学习的兴趣点,将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融入到戏曲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机讲解戏曲剧种、特点等知识,加深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普遍喜欢听故事的特性,通过向学生讲故事来帮助其了解经典戏曲中的情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戏曲欣赏,可以对戏曲有更深的了解。
        (二)多管齐下,把握戏曲鉴赏时机
        当下学生接触戏曲的途径和机会很多,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带领学生欣赏戏曲之外,还应该借助其他媒介和途径扩大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思维广度。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自行了解活动中所表演的戏曲曲目,并熟知相关的戏曲知识,再辅之以考戏曲知识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利用语文写关于戏曲的作文时,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戏曲知识。又比如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学传统优秀文化时,可以教学相关的戏曲知识。
        (三)营造氛围,激发戏曲鉴赏兴趣
        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让他们自愿的去学习。有一位教师非常擅长舞蹈,他在上课时会先播放合适的音乐并让学生做相关表演动作。总之,戏曲具有很多“美点”,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挖掘。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对教学设计的契合度进行提升,进而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得以启动,让他们展开有效的学习,同时让他们通过音乐教学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献献.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1)。
        [2]杨梦瑶.视听联觉:突破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樊篱[J].艺术评鉴.2017(12)。
        [3]徐明基.传统戏曲的继承发展应从小学音乐教育抓起[J].中国音乐教育.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