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惠源
惠州市下埔小学 516001
摘要:思维导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模式。在课堂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从课前到课后,从基础学习到具体解题,从巩固强化到复习整理,思维导图都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低年级自主整理与复习过程中,作为具有将知识内容可视化功能的思维导图,运用其中不仅可以贯穿课堂前后和新旧知识之间,还可以为学生带来锻炼整体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的机会,帮助低年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低年级自主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对策。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低年级;自主整理与复习;对策
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当前关于小学数学及其教学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和多元化。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未掌握科学方法,数学成绩难以提升等现象。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这些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认知不透彻,数学思维和解题逻辑差,知识点零散等,导致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运转速度不快,从而出现学习迟钝和无趣现象。对此,为学生提供系统性、有顺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思维,是我们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整理与复习效果中的关键。对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将其运用在小学低年级自主整理与复习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形成系统化数学知识框架,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构成主要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思维导图的特征之一是使用层级结构的方式来表述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另一个特征是交叉连接,这是用来表达思维导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对立关系、包含关系等。比如数学学科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呈现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同知识点之前的差异;在语文学科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展示课文的整体架构、逻辑层次等;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建立起立体思考的方式,使相关联的词汇、概念之间联系更紧密,层次更加分明。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自主整理与复习的应用策略
(一) 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编写“错题集”
所谓错题集,就是学生将在日常的数学题目训练中做错的题目,序时进行整理,以此形成的整理册。错题集应当作为小学低年级自主整理和复习中的重要内容,定期对错题集中的题目类型进行梳理统计、总结分析,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了解自身在数学学习和解题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哪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并且通过整理错题集,定期翻阅错题集,重新回顾其中的错误点、订正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对之前做错的错题进行重新认识和强化巩固,尽可能避免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
但是从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过程中,大部分都只是机械性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并没有领悟到整理错题集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整理错题集的过程中,将思维导图与错题集编写两者有效融合,有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比如通过思维导图,将错误的思考过程进行图示化呈现,并且在上面打个“×”,然后在旁边画下正确的思考过程,并用颜色突出的笔进行强调。
(二)应用思维导图,有效克服复习中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小学生低年级段所处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水平,其一般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全面、熟练地理解数学知识中那些复杂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的过程中,面对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时,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这些重点、难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化难为简,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
例如:例如在学生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除法》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除法的一般流程、除法和乘法的关系等重点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掌握除法的一般方法,并更好理解除法的概念。
(三)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增强复习效果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温故知新,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实现知识迁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数学知识本就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律性,这就为教师在小学数学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复习的过程中,要利用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生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复习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对时、分、秒等概念有所认识,能够明白时、分、秒之间的大小,以及它们的换算。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时和分的关系、分和秒的关系进行展示,并且在思维导图旁边佐以几时几分的读写法,促进学生能够熟练理解并在生活中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能够对时分秒进行表达,知道时针以及分针分别是怎样去计时的。
再比如:在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展示一份切合实际的思维导图,其中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方法、什么是直角、如何判断直角,以及如何画直角等等,使小学生深入理解角。数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再现了角的各知识点,以此强化学生知识巩固。(如下图)
.png)
图:《角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四)创新互动模式,合作整理知识
在小学生进行数学自主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思维上和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局限性,数学教师也要积极介入,创新师生互动模式,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功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提高数学运用能力。比如让学生通过对比思维导图辅助下和非思维导图辅助下的复习效果,并讲这种感受和教师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形成“思维导图比死记硬背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的认识。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绘制某个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将脉络绘制出来,留白给学生,让学生“填空”,提高学生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作为教师,要加强重视,尽最大限度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英.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简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61-62.
[2]滕云飞.浅析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5(10):40.
[3]王焕智.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192.
[4]邹常志.思维导图的一般分类及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20):5-8.
[5]张冬梅.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重难点问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9):132-133.
作者简介:钟惠源(1991-05),女,籍贯:广东惠州,学历:本科,职称:小学数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