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红芹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小学校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它对培养小学生初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不可或缺,具有极强的理科特性。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属于生活应用型基础数学,探讨数与数之间的计算和应用,为学习中高等数学做铺垫。小学生学好数学学科,不仅提高数学分数,而且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提高智力水平,为初中做好衔接作用,有利于培养未来优秀数学人才。但如今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状况并不乐观,小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低,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方案有限,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应对策略 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解决措施 注意问题 能力提高
【正文】 数学学科作为逻辑推理科目,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小学数学是对小学生从简单的认识数字到进入探索数学应用的一个过渡,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模式有这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小学生开发大脑探索数学世界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教师必须重视。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存在问题和状况较多。主要问题如下。第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学生处于简单的数字认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明白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数学,对是非概念难以分清。学生理解能力差,学生与老师交流困难。教师让学生接收教育信息,学生接受到的和教师所表达的不一。第二,学生玩性大,对课堂学习吸引力小,注意力不集中。前面的课没听懂甚至没听导致后面越听越糊涂,最后数学成绩普遍低下。第三,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困难,“转弯能力”不够难以解决数学难题。而且教师教学方法有限,可利用的方式较少,教学单一且传统化,难以有效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资源管理问题。学校对数学教育的资源供给不足,教师对教学资源利用率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注重对学生自行组织思维导图能力的培养。找准激发学生思维运转的切入点,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不同数学问题,增加数学应用题的情境,让学生对应用题输入情感,就能够有效启发完善学生的对题干的思考,列出已知内容,用已知内容的逻辑关系算出所求内容。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式,根据多边形的分割,使它变成多个熟知面积公式的图形,例如六边形是六个三角形,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乘6就是六边形面积了。我们倡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并不是要学生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教师在此的引导作用不可缺少。也要注意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程度。注重观察学生心情,教师要注重带动积极快乐的气氛,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消极情绪和不稳定情绪,导致对课堂的抵制,从而不愿意听老师讲课。
2.2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数学,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需要注重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刚入学习年龄的小学生,学生刚刚接触初级数学应用难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适应难以应对,由此产生一种对课堂学习的厌烦感,使数学教育难以顺利展开。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资源充分利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样化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直观展示解题思路,采用趣味性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学习这一单元教师的备课可以利用多媒体动图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图形如何变换,更好的理解数学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便利教师授课。学校也要加大对数学教育投资,例如数学习题卷子的供给,便利学生的练习。
2.3采用小组分组合作方式讨论和学习。
数学属于探讨类科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成绩分组,保证分组学生学习程度均等,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带动学习。遇到较难的题,教师提供组内讨论时间,让学生合作分析数学难题,鼓励用多种思路解决。最后小组展示成果,不仅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而且向学生从小灌输合作共赢的理念,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习这一单元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各类与分数相关的计算问题,并且熟练到可以相互转换应用,这就可以发挥小组作用,合作讨论如何提高运算速度以及准确率。教师可以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小组适当加分,一定时间之后汇总分数,对分数高的小组集体奖励。这也培养团队竞争的意识,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4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对数学枯燥任务化,提高数学课堂积极氛围,应让学生认为数学是有趣的探索科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开展。第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练多做多思考,“题海战术”只有做的难题多了,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各种题型都掌握了数学就能有极大的提升。第三,教师在倡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习题的难易程度,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适应难度,避免一上来就做难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多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探索数学的兴趣,不利于数学教育。第四,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收集错题,准本错题集,让学生反复复习,保证下次遇见同一类类型的题不会出错,这样能大大保证数学的正确率。第五,在课堂中教室要注意学生上课纪律,尤其是展开小组讨论时,避免发生说闲话的现象。保证学生专注注意力听讲和进行各项学习活动。
【结束语】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起点,学校和家长都应增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全面培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也要注意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提高数学课课堂质量,也要根据具体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使教育灵活化来应对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激发思维能力的突破,也有助于为国家培养高等数学人才,推进数学教育事业朝向更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综上所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1]张继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21(09):12.
[2]张雪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1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