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精读数学教材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邓柳仙
[导读]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要条件就是要能读懂题目
        邓柳仙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学
        内容摘要: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要条件就是要能读懂题目,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从而找到解题方法。精读数学教材是在数学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阅读方法。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精读教材的指导和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关键字  精读  教材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这题怎么做?这题什么意思?我看不明白…对此,我经常在想,为什么会看不懂题目?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吗?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精读教材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精读教材的习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好。而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不能马上提升,所以从学生升上初一,就要着手培养,而如何培养学生精读数学教材的习惯以及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精读教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解数学语言的抽象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读教材的意识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个人认为阅读是学习语言最快的方法,所以学习数学同样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加深对数学教材的理解。
        数学和文学不同,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不需要精美的修饰语言,也没有什么拟人等修辞手法,它所具备的是科学的严谨性和语言的逻辑性。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每一个概念,定理,符号都有准确的含义,必须表述清楚和严谨,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必须对错分明。
        数学语言中的一字之差,符号的一笔之差,结果可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完全相反。例如:“正数”和“非正数”,“大于”和“不大于”,“=”和“≠”“≈”等等。
三、精读数学教材,是提升数学成绩的良好途径
        在倡导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有这样的注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1]
        教材作为知识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必要依据,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根本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数学教材每章都有彩图和引言来引入本章知识,不仅为教师引入新课提供很好的例子,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了解本章内容。教材每一章中间都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 “数学活动”、“小结”等学习材料,既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加深认识,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材的编排既充分结合学科知识、又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且绝大部分内容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数学教材作为数学阅读的基本材料,是师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素材。
        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那么,你就会对内容理解更透彻,做题会觉得更简单,作业速度、准确率等就提升上来了。
四、精读教材典例,在学以致用中提升阅读能力
        学习一个数学公式,或者一个定义,或者一个定理推论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后面出现一个例题,那么这个例题,一定要认真的看。这就是学以致用。你学了一个数学公式,你怎么用?这就要看例题。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每一个证明方法后,都有例题的展示。例题示范了完整的证明格式 给学生提供参考和实例,为学生后续的解题提供了参考,学生再遇到类似题目就会进行模仿和运用。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先反复的读题,然后找到题目中的关键字,再带着问题再次审题,最后找到隐含的数量关系,并把文字转化成数学符号,这样我们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从初一年级开始不断的训练学生如何阅读题目,精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或多或少能够得到了提升,对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五、 精读教材的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精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马上见效。需要从初一抓起,不断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只要熟练掌握方法,到了中考,学生的审题能力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成绩也会有所进步。
        精读数学教材不同于看小说,看小说可以一目十行,快速浏览,就能知道故事大概结局。而精读数学教材,必须对定义,公理,定理,推论等要一字一句,反复斟酌。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用“_、﹏ 、。。。。、﹦”等自己喜欢的记号把关键字标记出来,并在旁边批注。例如: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我会引导学生重点划线:“整式,一元,次数是2”。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并作批注:一元指什么?可以是什么?谁是二次?少于或者多于2可以吗?
        在几何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把图形剪开,或拼图或折图或画图等操作,帮助理解题意,找规律,找不同点,找解题方法。
四、结束语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长时间引导和训练学生精读教材,师生会双赢。学生会逐渐重视教材,阅读习惯会慢慢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成绩会有所提高。教师也会更加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中考试题和命题方向,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率。在精读教材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学会问同学或者问老师,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会用数学语言和他人交流,学会用数学思维来观察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观点。




参考文献:
[1]丁石孙 张祖贵 《数学与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刘杰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侯曙明,黄海波《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11年 5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